舟峰長老求贊
蕭蕭灑灑,有取有舍。藞藞苴苴,無真無假。
客來須看,賊來須打。一條竹篦,天上天下。
背觸當鋒,任人酬價。咄哉村僧,少說大話。
龜年收取掛高堂,從他贊嘆從他罵。
蕭蕭灑灑,有取有舍。藞藞苴苴,無真無假。
客來須看,賊來須打。一條竹篦,天上天下。
背觸當鋒,任人酬價。咄哉村僧,少說大話。
龜年收取掛高堂,從他贊嘆從他罵。
舉止瀟灑自在,懂得取舍抉擇。看似粗疏隨意,實則不分真假。客人來了要好好接待,盜賊來了就要堅決打擊。手持一條竹篦,在這天地之間。不管是正面應對還是側面交鋒,任由他人評價定價。哼!這鄉下和尚,少在這里說大話。把這幅畫像收起來掛在高堂之上,隨他人去贊嘆或責罵吧。
蕭蕭灑灑:形容舉止瀟灑自然。
有取有舍:懂得選擇和放棄。
藞藞苴苴(lǎ lǎ jū jū):形容人或事物粗疏、隨意的樣子。
竹篦:一種竹制的器具,在禪宗中常作為法器使用。
背觸當鋒:正面和側面應對各種情況。
酬價:評價、定價。
咄哉:感嘆詞,表示呵斥、不滿。
龜年:可能是人名,這里負責收取畫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禪林寺廟的環境中創作。當時佛教禪宗盛行,僧人之間常有相互交流、求贊等活動。舟峰長老可能希望作者為其作贊,作者便借此表達對長老的看法和感悟,反映出當時禪宗文化下的一種交流氛圍。
這首詩主旨在于展現舟峰長老的形象和處世態度,突出其不拘世俗、灑脫自在的特點。其以通俗的語言和獨特的表達方式,體現了禪宗文化的特色,在禪詩創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反映了當時禪林的思想風貌。
仙李移根雨露邊,青春江漢共風煙。千年事往蟠桃熟,黃竹歌傳阿母筵。綠鬢飛蓬四歲兒,寒機對月夜眠遲。碧梧翠竹春云合,斜日慈烏返哺時。江上鶯花滿目春,冰霜皎皎百年身。自從破鏡留孤影,錦瑟無聲落燕塵。朋酒升堂著舞衣,忘憂草色動春暉。貽謀曾授三遷教,斷縷猶存舊織機。廉恥風移士節隳,壸儀猶足正民彝。世情無限傷心地,惆悵琵琶掩面時。
麟也亦有咎,但非獵夫知。不射亦不免,射之寧復辭。但恨豺與狼,紛紛滿山蹊。
天作長綃玉作圖,恍然身世在冰壺。歲期共飽如頒粟,瑞要均行勝得珠。未辦五湖揚短艇,且謀雙鯉喚長須。清朝不要培芝菌,正好稱觴頌正符。憶昔開元夜宴圖,錦為方丈玉為壺。但誇北里樓吹笛,誰問長安米勝珠。事去牽連難雪恥,愁來陪奉長霜須。兔園巖穴皆時彥,一斗青精過刻符。
鋸沉百疊糝瓊英,一日三薰更九烝。卻悔香成太清絕,龍涎生妒木犀憎。
孤城留翰墨,高詠豁心神。歲晚悲游子,官卑憶古人。鼓鐘迎曙急,梅柳報春勻。愧作長安夢,衣冠拜紫宸。
九垓有約踏飛霞,莫把蹉跎誤歲華。寶瑟人彈今夜月,璇房春瘦幾分花。半生眉語參仙佛,萬死情腸絕釁瑕。自向芙蓉城里住,為君好久不離家。
夜半汲山井,山泉日日新。不將泉照面,白日多飛塵。飛塵亦無害,莫弄桔槔頻。
五年官舍汴州城,一見鄉人一愴情。賴有寒氈留客坐,可無春釀與君傾。北來山水登臨倦,南去音書感慨并。何日吳淞江上住,兩蓑煙雨釣舟橫。
穆王得八駿,萬事得期修。茫茫萬載間,復此好遠游。車輪與馬跡,此地亦嘗留。想當治道時,勞者尸如丘。
為愛庭中草,經春坐不除。澄心皆凈域,履道即安居。海氣含樓閣,年光映簿書。昔人傷廢事,作吏竟何如?
高冠長劍并嵯峨,許國籌邊感慨多。少擬過秦追賈誼,老思用趙憶廉頗。封侯萬里寧非命,募士千金豈論科。執手離亭饒酒伴,飛揚跋扈奈君何。
閩山灌木翳先廬,七十炎荒更久居。君倘朝京煩一問,老妻弱子近何如。
莫向乾坤嘆索居,只今誰復卯金如。人間鬼母啼中酒,天上神仙訪讀書。千家裙襦儒業盡,一昧燈火佛光馀。玄經著就誰堪問,笑我同君二十初。
遠近不可數,澹濃渾自成。人煙諸崦隔,鳥道半空橫。日夕黃微映,江寒碧倒生。憑高共臨眺,憶得在宣城。
古木昏鴉接翅飛,扶桑顧兔倍光輝。廣寒夢到嫦娥殿,新剪紅霓制舞衣。靜聽新人笑語聲,天寒翠袖若為情。舉頭不辨山河影,坐看兒童斗眼明。豫章城頭百尺樓,三年明鏡炤人愁。五老峰前秋色里,寸心折盡大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