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六十首 其六七
今朝又是端千節,文殊善財忙不徹。
殺人活人藥不靈,自添腦后三斤鐵。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是甚么,鐵蛇鉆入土。
今朝又是端千節,文殊善財忙不徹。
殺人活人藥不靈,自添腦后三斤鐵。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是甚么,鐵蛇鉆入土。
今天又是端午節,文殊菩薩和善財童子忙得不可開交。能決定生死的佛法像藥一樣失效了,自己好像在腦后又添了三斤鐵般沉重。觀音菩薩有奇妙的智慧和能力,能拯救世間的苦難。這是什么呢?就像鐵蛇鉆進土里。
端千節:即端午節。
文殊:文殊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代表智慧。
善財:善財童子,是佛教中福城長者之子,后成為觀音菩薩的脅侍。
殺人活人:在佛教語境中,有以佛法度人、救人之意。
觀音妙智力:出自《法華經·普門品》,指觀音菩薩具有奇妙的智慧和能力。
這首偈頌作者為宋代僧人釋宗杲。宋代佛教禪宗發展興盛,僧人常以偈頌表達對佛法的感悟。此偈可能作于端午節,作者借節日和佛教神祇,表達對佛法修行和現實的思考。
這首偈頌主旨是對佛法在實際中的作用進行探討。其突出特點是將佛教教義與現實感受結合,以通俗語言表達深刻禪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宋代禪偈的特色,對研究宋代佛教文化有一定價值。
香瓣平生滿意熏,更參曲阜問關津。祇宜黃閣官尊貴,不敢近前丞相嗔。
西南天盡處,高踞百蠻秋。風俗黔中近,江山楚上游。箐濃蛇屈曲,云密鳥鉤辀。介子祠堂在,論功世寡儔。
一物不向胸次橫,醉中談謔坐中傾。梅花有情應記得,可惜如今白發生。
迤邐巑岏又北行,湖光山色倍幽清。碧云寺接香山寺,應上來青第五楹。一帶蜿蜒似畫圖,出山仍自入山居。湯泉春暖正堪浴,塵夢于今想盡除。
夢作公侯醒作仙,人間愿欲那能全。從知秦漢真天子,不及盧生一餉眠。
青麥油油秀白芒,畛邊赤日震沙黃。慇勤送客東風里,驛路楊花分外忙。
原沉向九泉,推死已千年。有水皆爭渡,無村不禁煙。
看看一意慵,宵中疑被酒。下床不喚人,釵子枕前后。簾鉤簌簌鳴,衣帶纖纖弄。想是尋不來,分明有殘夢。開落瓶上花,消息爐中火。猶憐初睡時,添香理花朵。
山下禪堂向晚登,扶筇一笑有盧能。飯馀蔬筍收齋缽,供雜香花映佛燈。漢闕乍違同野吏,吳音無解盡鄉僧。蒲團睡穩回清夢,風雨蕭蕭撼古藤。
榑桑持節舊詞臣,事去空懷曲突薪。五夜楹書供涕淚,九邊烽火迫星辰。得時盡作金門客,保嶺誰安火種民。欲向鄉關數人物,英雄畢竟屬何真。
騷壇稱二妙,名自早年知。磊落看前代,飛騰羨此時。黃初窺制作,綠綺共襟期。浪跡猶存古,高談亦解頤。賦才愁里逸,俠氣醉來奇。霜下梅花詠,風前桂樹詞。握珠君自惜,投璧我無疑。南國空舒笑,東方謾嘆饑。古人何寂寞,吾道豈磷緇。秉燭星垂戶,開尊竹蔭池。藥闌齊染翰,花塢半彈棋。更擬持竿去,長歌滄海湄。
一杯送別古陽關,關外千重萬疊山。試問青青渭城柳,不知眼見幾人還。
金屋曉寒龍硯濕,玉階春暖燕泥融。如何一夜思鄉夢,只在文山字水東。手扶日月歸真主,淚灑乾坤望掖庭。身死愿為陵下草,春風常護萬年青。
脈脈有所思,泠泠寄哀弦。弦聲久已絕,思君聆我彈。君情與妾意,憂樂轉指間。幸隨南風調,流響九嶷山。落葉隨風飛,欲歸在何時。人生千里不得會,空向天涯歌所思。黃陵女兒泣湘月,蒼梧鳴鳳千年別。彈折秋風五十弦,妾貌如花命如葉。青猿夜啼三峽長,望美人兮良可傷。回雁峰前有來使,愿寄一書還故鄉。所思向何方,所思今有所。食蓼不知辛,食檗不知苦。惟有所思愁殺人,蓼檗不能如苦辛。
危堞真天半,崇碉尚水濱。禮儀雜夷夏,戶口半兵民。銅鼓時驅鬼,金錢喜卜神。五溪今樂土,氣象總狉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