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下大資顏公挽詩 其三
東郡連墻日,行藏二紀余。
空留冡上劍,不見枕中書。
山黑佳城閟,堂陰旦宅虛。
悲心寄松槚,哀韻擁輀車。
東郡連墻日,行藏二紀余。
空留冡上劍,不見枕中書。
山黑佳城閟,堂陰旦宅虛。
悲心寄松槚,哀韻擁輀車。
在東郡相鄰而居的日子,相處行事已有二十多年。只空留墓上之劍,卻再也見不到枕中之書。山色暗沉,佳城緊閉,堂前陰影下,靈宅空虛。悲傷之情寄托于松槚,哀傷的韻律伴隨著喪車。
東郡:地名。
連墻:指相鄰而居。
行藏:指行事、出處。
二紀:一紀為十二年,二紀即二十四年。
冡上劍:典出《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掛劍于徐君墓樹之上,后以“冡上劍”表示對亡友的懷念。
枕中書:傳說中仙人的秘籍,這里可能指逝者的著作或謀略。
佳城:指墓地。
閟(bì):關閉。
旦宅:指墳墓。
松槚(jiǎ):松樹和槚樹,常種于墓地。
輀(ér)車:喪車。
此詩為悼念門下大資顏公而作。顏公可能是當時朝廷中有重要地位之人,詩人與他在東郡相鄰而居多年,建立了深厚情誼。顏公去世后,詩人懷著悲痛之情寫下此挽詩,以表哀思。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在顏公去世后不久。
這首挽詩主旨是悼念顏公,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恰當、意境悲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挽詩創作的風格特點。
離離頷下髭,短白不可薙。焉能老行路,結屋聊自芘。溪橫眾山繞,左右松竹翳。山華如幽人,獨秀不取媚。客來飲以漓,累觴亦復醉。欲眠子姑去,自占十畝翠。不為溝壑憂,不作子孫計。旁觀大笑之,不解個中意。
青天月團團,大于黃金井。中有桂樹枝,上疑山河影。微步下亭皋,夜色天與永。露葉團夕陰,幽芬襲巾領。把花玩明月,逌然發深醒。
默守知存道,清言不廢儒。身方同木石,名已在江湖。此士須前席,何人屬后車?唯應耕釣者,縹緲識霞裾。
武子耽書不暫忘,練囊終夜照凄涼。讀來讀去東方白,笑殺流螢數點光。
秋云七尺藤,夜雨一卷書。寂寞空山人,微此誰與居。
不假茅為杖,偏宜杏作林。五龍扶蹻遠,一虎住庵深。古洞探瑤笈,名山弄玉琴。丹砂勾漏滿,計日化黃金。
白馬支庵,赤鳴孫塔,甚處佛留真相。知否天龍遺蛻在,近傍牛宮無恙。當年名妒道玄,邀福吳儂,玲瓏甘運仙人掌。難道濁泥淘盡,西施同葬。齋去漫謔雪堂,不泥善業,藥叉誰鎮魔黨。盡懸賞。巧工鑄蠡,怕騰笑、群盲摸象。嘆香界、飆輪簸蕩。木蘭空寶唐題榜。祗手段通靈,荒都跡許劉鑾訪。
破萼初驚一點紅。又看青子映簾櫳。冰雪肌膚誰復見。清淺。尚馀疏影照晴空。惆悵年年桃李伴。腸斷。只應芳信負東風。待得微黃春亦暮。煙雨。半和飛絮作濛濛。
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堪笑黃州禿發翁,江山詞賦兩爭雄。至今千載留圖畫,良夜扁舟一鶴東。
芳洲面林薄,山響疏泉落。小綠綴肥梅,疏青隕驚籜。周遭不盈丈,思與江湖廓。幽人百慮空,獨立聽鳴壑。物我偶俱忘,何必知魚樂。
露冷天清月更輝,可看游子倍沾衣。催人歲月心空在,滿眼兵戈事漸非。方朔本無金馬意,班超惟愿玉門歸。白頭應倚庭前樹,怪我還期秋又違。
步游婁東園,清暑水西濱。水色動庭戶,坐深涼蕩人。葵花露泥泥,桐葉雨蓁蓁。觴酌麻姑酒,歡泳習池賓。晤言式相好,諒知心所親。留滯豈恒久,揚鑣清露塵。
病怯腥咸不買魚,爾來心腹一時虛。使君不復憐烏攫,屬國方將掘鼠馀。老去獨收人所棄,游哉時到物之初。從今免被孫郎笑,絳帕蒙頭讀道書。
尚想南歸始,簪花出禁闈。塵沙迷故步,桃李借馀輝。有日酬天造,終身返布衣。風流成二老,巾屨儻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