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法會
正愧修途煩仆馬,忽投幽寺息塵埃。
杜門只影惟便靜,覽鏡雙眉未忍開。
春色更兼山色好,雨聲常帶竹聲來。
呼童起視榼中物,為爾愚翁進一杯。
正愧修途煩仆馬,忽投幽寺息塵埃。
杜門只影惟便靜,覽鏡雙眉未忍開。
春色更兼山色好,雨聲常帶竹聲來。
呼童起視榼中物,為爾愚翁進一杯。
正為漫長旅途勞煩仆人和馬匹而愧疚,忽然來到幽靜寺院暫息塵世紛擾。閉門獨處只圖安靜,照鏡子時雙眉不忍展開。春天景色與山間美景交融,雨聲常常伴著竹聲傳來。呼喚書童起來看看酒壺里的酒,為我這愚笨老頭斟上一杯。
修途:漫長的旅途。
杜門:閉門。
榼(kē):古代盛酒的器具。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一次長途奔波后,偶然來到一座幽靜寺院。當時或許身心疲憊,渴望寧靜,寺院的清幽環境讓他心生感慨,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勞頓后于寺院獲得寧靜的心境。其特點是寫景與抒情自然融合,以質樸語言營造出清幽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蓬在麻中應自直,蔦生松下亦能高。不關若輩工攀附,物理由來系所遭。
山色靜當軒,松陰高覆屋。寂寂與誰論,泉聲寫幽獨。
世情江水淡,心事海鷗知。
越王城外越王臺,古木陰陰廟宇開。地入中原西楚后,邦分百粵晚唐來。無諸碑在空寥落,有恨江流去不回。為問君王釣龍處,夕陽滿地伴蒿萊。
崇厓薄瘴接遙天,兵馬宵征踏月圓。漸度重關增曙影,半留行灶減炊煙。萬山束路通千里,二水分流各一邊。蜀道傳來還覺險,高歌一曲使人憐。
時間忿怒便行拳,招引官司在眼前。下獄戴枷遭責罰,更須枉費幾多錢。他侵我界是無良,我與他爭未是長。布施與他三尺地,休誇誰弱又誰強。寫狀唆人去入官,入時容易出時難。引人平地破家產,他在傍邊冷眼看。傷人利己事多端,唆訟尤為第一般。二競力疲俱愿息,中人未了又經官。
五味九變兼六和。令芳甘旨庶且多。三危之露九期禾。圓案方丈粲星羅?;逝e斯樂同山河。
泉聲乍遠雨聲聞,殘睡昏昏夢到君。最是夢醒無意緒,暗推窗看水邊云。
驅馳歲月旅中過,誰解招攜到薜蘿。出郭小車春已暮,逢君濁酒興還多。短墻暗度煙霞色,叢桂新成雨露柯。自惜賞心羈簿領,可能花下慣來歌。
仙掌驚殊絕,黃柑似更奇。臨風藏妙絕,掬指習禪儀。世事誰能計,人心汝若知。但逢荀奉倩,捉袖醒詩脾。
君王翌日宴長春,霖雨迷漫濘土塵。特令滿宮來魘止,一時懸掛掃晴人。
夢斷經年已絕思,身如桃偶遠歡悲。實心藉刃雕靈竅,拙眼憑人畫淺池。腹缺肝腸焉寸斷,眸無清淚怎空垂。何方得覓觀音手,一柳重生失魄兒。
幾處飛崖斷,因松作一橋。風多長化水,雨小亦生潮。垂釣來紅女,牽舟上紫霄。年年茶筍候,人競入西樵。
千山風雨忽斜陽,尊酒相逢引興長。使節扶搖臨朔漠,仙槎縹緲接天潢。雙鉤夜卜南金氣,一榻睛分祗樹涼。短發如今看漸改,幾回飛夢在滄浪。
孟渚多悲風,入夜復及朝。春來渚水綠,愛此顏色嬌。凌晨騎馬出,射落云中雕。自從服官來,身得為下僚。封丘一作尉,始覺身為勞。歸家視妻子,短發何蕭蕭。入官已三日,暗覺秋風搖。人生貴適意,何不歸擲梟。里中諸年少,安用折簡招。在昔馬相如,曾題萬里橋。何如擁文君,犢鼻謝金貂。始悔出門意,道途空寥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