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送雙鴨 其一
可惜雙鳧脫氄毛,獵師飛放豈辭勞。
養賢曾食三千客,待使徒加十一牢。
燔炙不須歌兔首,膳羞何必用牛膏。
庖人繼肉充禽獻,貪冒安能免餮饕。
可惜雙鳧脫氄毛,獵師飛放豈辭勞。
養賢曾食三千客,待使徒加十一牢。
燔炙不須歌兔首,膳羞何必用牛膏。
庖人繼肉充禽獻,貪冒安能免餮饕。
可惜這一對野鴨脫了絨毛,獵師放飛獵鷹捕捉它們不辭辛勞。古時養賢能之士曾供養三千門客,如今待客也不過增加十一牢的祭品。烤野鴨不必吟唱《兔首》之歌,美食也不一定要用牛膏來烹制。廚師不斷送上禽肉作為供品,貪婪之人怎能避免饕餮之譏。
鳧:野鴨。氄毛:細軟的絨毛。
獵師:獵人。飛放:放出獵鷹等捕捉鳥獸。
養賢曾食三千客:戰國時孟嘗君等貴族養賢士,有食客三千。
十一牢:古代祭祀或宴享時用的牲畜,這里指待客的豐厚祭品。
燔炙:燒烤。兔首:可能是古代的歌謠名。
膳羞:美食。牛膏:牛的脂肪。
庖人:廚師。繼肉:不斷送上肉。
貪冒:貪婪。餮饕:即饕餮,傳說中的貪食兇獸,比喻貪婪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奢侈浪費、貪婪無度的現象,詩人有感于此而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勸誡。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貪婪、奢侈之風,倡導節儉。其特點是用典和對比手法的運用,增強了說服力。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反映了當時社會風氣和詩人的價值觀。
野寺尋春意最閒,漫騎款段逐苔斑。鳥聲似解添詩思,花氣偏能醒醉顏。景入春來都有主,地當勝處可無山。夕陽滿樹煙光亂,歸路分明忘卻還。
燕臺吟望客情閒,露葉煙花滿目斑。日月東南時極目,風塵西北暫開顏。芳園春盡惟流水,遠岫云來似故山。長路翩翩多去騎,倦游詞客幾時還。
山云自往來,人事久蕭索。誰為插小松,記此常棲泊。
坡陀披淺麓,窈窕帶遠壑。著書方呻吟,誰與會所樂。
鸞凰耿莫追,歲月儼如昨。隱約玉簫聲,憔悴金匕藥。
風來萬籟奏,一笑竟難約。尚友徒此心,相期在寥廓。
北陌東阡有故墟,
辛勤見汝昔營居。
豪吞暗蝕皆逃去,
窺戶無人草滿廬。
朔雁催行色,江天入望遙。旌飛秋草岸,船壓夕陽潮。有賦思梁宴,虛心聽楚謠。霜威及嶺外,千里瘴煙消。
九月虔州去,天南宿霧開。揚帆生遠思,秉鉞見雄才。地轉三吳盡,山連百粵回。夜深瞻北斗,獨上郁孤臺。
煙水迢迢泛木蘭,
寒風殘雪怯衣單。
客裘自著江邊雨,
莫作臨行淚點看。
半夜頻呼起,寒風送我行。
英雄消馬跡,天地感雞聲。
壘破才添戍,村空又避兵。
始知班定遠,不肯作書生。
名園高館最玲瓏,
藤影花光護綺櫳。
瓔珞四垂珠萬串,
一春長住紫云中。
石火榮華。有甚爭差。到收場、誰擅行家。波波鹿鹿,要博人夸。似鼠拖腸,蛙鼓腹,蟻排牙。
前因若有,造物償他。更何須、墨水些些。幾多才子,終老煙霞。任蜣抱丸,烏嚇腐,蟹爬沙。
富貴轟雷。西市寒灰。后來人、恁不思惟。常扃眉鎖,慣織心機。有九牛毛,雙蠆尾,五羊皮。
因閑細數,多少凄其。恤宗周、嫠婦空悲。昨朝有客,笑我愚癡。道一無能,三不可,七皆迷。
奕奕清廟,昭穆定位。
霜露增感,粢盛潔祭。
神靈來格,福祉攸暨。
追孝奉先,本支百世。
龍泉知我劍隨身,
三斗撐胸熱血新。
是我眼中神后物,
熊羆男子鳳凰人。
惘惘辭家后,飄飄托此身。我非甘作客,汝已解娛親。世亂輕離別,詩清合隱淪。才華自珍惜,更莫屢傷神。
時艱猶未已,爾弱更堪憐。歸夢魂千里,離愁月幾圓?歲更新甲子,家付舊烽煙。且作平安字,含毫有黯然。
雨過夕陽紅,
云容畫秋意。
深林寂無人,
松竹滴蒼翠。
罷讀悲秋賦,分攜出古城。
江山離別地,燈火弟兄情。
日暮砧聲急,云寒雁陣驚。
匆匆言不盡,郁悒對長庚。
織素塵機長寂寞,
燎黃錦誥謾榮華。
堪同絡秀書前史,
誰為王符訪外家。
古人偏愛竹,種不虛一席。
相將共忘年,敢憚培且植。
君家占何方,容易來秀色。
薙草出明軒,翛然聳修碧。
剪梢畏風摧,留葉期鳳食。
從茲兩繭足,閉戶忘所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