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談客
上客清談何亹亹,
幽人閑思自寥寥。
請君休說長安事,
膝上風清琴正調。
上客清談何亹亹,
幽人閑思自寥寥。
請君休說長安事,
膝上風清琴正調。
尊貴的客人清談滔滔不絕,我這閑適之人獨自思緒寥寥。請您不要再談論長安的世事了,此時膝上清風拂過,琴音正和諧。
上客:尊貴的客人。
亹亹(wěi wěi):形容說話連續不倦的樣子。
幽人:幽居之人,此處指詩人自己。
寥寥:形容思緒稀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相對閑適的環境,面對客人談論長安的世事,內心有所感觸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諸多世事紛爭,詩人渴望遠離喧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事務的回避。其特點是通過對話和場景描寫展現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著名,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心境和審美。
兵威破竹列城驚,誰信偏裨不肯迎。兩箭離弦聲霹靂,二雄交斃氣崢嶸。
可憐侯服微臣在,忍見人間大廈傾。萬木凋零風雪里,尚馀鐵樹一花明。
將軍志喜豎降幡,偏將能知大義存。頭觸危樓輕烈燄,脰經孤館凜忠魂。
聲沈刁斗摧城影,塵掩干將滲血痕。世遠事殊遺老盡,更無人解說襄樊。
諸公耿耿抱精忠,炎運將灰日不東。北戍躐陵群盜衄,西陲震蕩列城空。
香凝燕寢榮何在,鼎沸魚游計已窮。玉石俱焚天亦泣,千年誰為憶高風。
天西戰士競銜枚,乘會關夷路始開。兩蜀金湯隨水逝,三秦烽火照天來。
鳳州文武渾無愧,馬嶺英靈只自哀。后夜魂歸何處寓,隴頭瀟灑一枝梅。
老將由來進退宜,幾回料敵計何奇。地分南北興亡兆,天限關山戰伐疲。
兵已不支猶奮臂,將仍盡銳慨輿尸。坤維烽燧休頻舉,猶恐英魂待出師。
貔貅曾是守饒風,捍拓金房未易攻。十八谷開通徼外,五千兵勁入關中。
賀蘭不救睢陽敗,諸葛猶存越巂功。當日更推楊統制,馬傷軍沒箭飛紅。
勇戴兜鍪學《六韜》,赤心報國是英豪。遍身膽在存全蜀,蓋世名高懾短曹。
雞堡出奇師旅沒,龍門盡銳弟兄勞。當時制帥猶多計,獨向深山遠遁逃。
雁塔名香本一儒,執殳幾度為前驅。元戎卻敵世間有,教授提兵天下無。
花石峽鏖忠勇奮,水牛嶺度死生殊。英風壯節誰能匹,千載人稱大丈夫。
江流移浚向南山,渴死全城膽亦寒。叛將踰城機盡泄,嬌兒飲藥淚空潸。
封疆事去君臣在,忠孝名存父子難。五萬軍民同日盡,可憐巷戰尚間關。
天寶十五載正月,安祿山反,陷沒洛陽。王師敗績,關門不守。車駕幸蜀,途次馬嵬驛,六軍不發,賜貴妃自盡,然后駕行。次駱谷,上登高下馬,望秦川,遙辭陵廟,再拜,嗚咽流涕,左右皆泣。謂力士曰:“吾聽九齡之言,不到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因上馬索長笛,吹笛,曲成,潸然流涕,佇立久之。時有司旋錄成譜,及鑾駕至成都,乃進此譜,請名曲。帝謂:“吾因思九齡,亦別有意,可名此曲為《謫仙怨》。”其旨屬馬嵬之事。厥后以亂離隔絕,有人自西川傳得者,無由知,但呼為《劍南神曲》。其音怨切,諸曲莫比。大歷中,江南人盛為此曲。隨州刺史劉長卿左遷睦州司馬,祖筵之內,長卿遂撰其詞。吹之為曲,意頗自得。蓋亦不知本事。余既備知,聊因暇日撰其辭,復命樂工唱之,用廣其不知者。其詞曰:
胡塵犯闕沖關,金輅提攜玉顏。云雨此時蕭散,君王何日歸還? 傷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萬山。獨望天邊初月,蛾眉猶自彎彎。
龍女誦經香飯畢,長安放衙初岸幘。桃笙幔展燕寢春,試下紅衫輕一擲。
綠云點點玳梁間,海燕翩翩對遠山。仙人好博雷翻掌,玉女投壺電解顏。
揶揄笑口如飛雪,黃鸝二月爭調舌。別有呼盧調轉高,一聲鳳叫青天裂。
風搖花片滿雕窗,郁金醽酒泛瓊缸。云母屏前憐個個,水精簾下愛雙雙。
一枝醲李倚銀盤,纖纖新筍擊瑯玕。已解疾馳夸女俠,故將遲局媚郎官。
醉后雙鸞掛海野,櫻唇唾出胭脂馬。偷得籌來竊玉符,奪將梟去驚銅瓦。
折腰塵凈館娃前,畫眉人在章臺下。摴罷么么性轉靈,不彈寶瑟向君聽。
仙郎帶酒朝天去,還諷如來般若經。
馬融方直校,閱檢復持鉛。素業高風繼,青春壯思全。
論文多在夜,宿寺不虛年。自署區中職,同荒郭外田。
山鄰三徑絕,野意八行傳。煮玉矜新法,留符識舊仙。
涵苔溪溜淺,搖浪竹橋懸。復洞潛棲燕,疏楊半翳蟬。
詠歌雖有和,云錦獨成妍。應以馮唐老,相譏示此篇。
彌倫天地翼綱常,首先孝悌經為詳。修齊平治皆本此,誰歟實力身擔當。
吾鄉夙以忠義著,人才每得江山助。孝行人爭說謝公,至今鄉里尚騰譽。
同邑推官有謝子,系公五世直系嗣。公卿賓客詩酒仙,吏隱閩江共需次。
緬懷祖德徵題詩,備述先人烏鳥私。一幅丹青手示我,激昂慷慨揚清眉。
道是先人孝行卓,泥涂軒冕人磊落。工書直欲駕蘇黃,知醫名噪江南北。
天性純摯亦謙藹,濟時畜有三年艾。母病風痹十八春,親侍湯藥未解帶。
曾旌清代宣宗朝,天語絲倫一字褒。愿以詩歌繼邑乘,闡發幽光庶孔昭。
我聞斯言式遺像,肅然起敬心景仰。屈指六千四百日,相依為命盡孝養。
晨昏寒暑憂患共,母痛亦痛驚厥夢。肉可剜兮身可代,家世渾忘孰輕重。
恨不化作身外身,千萬菩提呵護頻。寸草春暉斷復續,假齡默默天與神。
方之古賢誰近似,望云終使閭空倚。臥冰哭竹亦一時,常變久暫何能擬。
心香一瓣神為馳,祇恨蒼蒼生我遲。不獲親承杖履教,披圖亦復空爾為。
幾多繡虎雕龍筆,爭揮珠玉積篇帙。擲地誰作金石聲,畢竟推官善繼述。
廣求圖詩體圖意,兩可風世彰大義。愧我未足揚幽潛,俚吟勉酬桑梓誼。
生平私淑心,亭林多纂輯。韻學接孔周,一語亮能執。
世無揚子云,鬼笑倉頡泣。天未喪斯文,洨長秦灰拾。
南唐徐楚金,系傳成四十。汪刻落葉多,破碎不完葺。
影宋聞顧黃,藏之等什襲。何當一借未,萬拜與干揖。
補天同媧皇,動地笑驚蟄。九泉誰修文,此舉登幾級。
神爽秋毫巔,主賓閬風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