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避暑二絕
六月灘聲如猛雨,香山樓北暢師房。
夜深起憑闌干立,滿耳潺湲滿面涼。
紗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一路涼風十八里,臥乘籃輿睡中歸。
六月灘聲如猛雨,香山樓北暢師房。
夜深起憑闌干立,滿耳潺湲滿面涼。
紗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一路涼風十八里,臥乘籃輿睡中歸。
六月時灘流的聲音如同猛烈的雨聲,我來到香山樓北暢師的房舍。深夜起身憑靠著欄桿站立,滿耳都是潺潺的流水聲,滿面都是涼爽之意。我頭戴紗巾、腳穿草鞋、身著稀疏的竹衣,傍晚從香山下來漫步在青山翠色之中。一路上有十八里的涼風相伴,我躺在竹轎里在睡夢中就回到了住處。
灘聲:灘流的聲音。
暢師:一位僧人。
潺湲(chán yuán):水慢慢流動的樣子,這里指流水聲。
紗巾:紗制的頭巾。
草履:草鞋。
竹疏衣:用竹篾編織的稀疏的衣服。
蹋:同“踏”。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籃輿:竹轎。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白居易晚年篤信佛教,常與僧人交往,香山是他常去之地。夏日酷熱,他到香山避暑,在清幽的環境中寫下這兩首絕句,以表達自己閑適愜意的心境。
這兩首詩主旨是描繪香山避暑的愜意生活。突出特點是語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展現了白居易詩歌通俗曉暢的風格,在其眾多詩作中體現了他對閑適生活的一種追求與表達。
巖石嵌空,松風謖颯。
時有一樵,歌與之答。
泠然松音,悠然樵吟。
白云生岫,鳴鶴在陰。
昆侖一脈來夜郎,東流直下萬里長。包絡滇黔匯交桂,中乃混一漓與湘。潯梧百折到南海,全入牂牁歸大洋。
端州城外石磯石,屹此四瞰為遮防。三面皆山一面水,水又襟帶山之旁。
初看七巖排北牖,金天邐迤騰光芒。諸峰漸西勢漸闊,遠如兩扇棖闑張。
一絲裊裊下天際,紆徐浩淼趨中央。忽然斗起跑空立,一門萬馬爭奮驤。強弓迅矢發不及,白浪倒射蒼崖蒼。
束以孤亭受以峽,峽三十里皆羚羊。建瓴屋下復有屋,崧臺址本層層方。
因臺拓扉俯峽底,不知更幾千丈強。大湘小湘出帆背,頂湖瀝湖穿石梁。
龍湫又吐諸瀑下,峽口急斗聲礌硠。千巖樹逼水關綠,萬壑風濺山窗涼。
自此南江北江合,滔滔浩浩仍悠揚。百里千里注海去,復接橫浦湞含洭。
斜陽極天逆遠翠,頃刻四壁皆江光。云嵐咫尺在幾席,大書磨墨神蒼茫。
掃殘葉、西風門掩。猶記春時,海棠開宴。燭照紅妝,夜深花睡影零亂。回思前夢,空陳跡,成秋苑。
酒醒雁聲沉,問喚起、離愁何限。
凄黯,只知佳節近,不道看花人遠。茱萸插帽,縱風雨、登高還懶。
最怕是、舊地重游,又塵涴、青衫淚滿。對十里霜紅,獨向斜陽留戀。
春晴殘日照平川,
老幼相攜古岸邊。
富貴在天誰肯信,
臨流爭放送窮船。
千門霽色日曈昽。暖融融。似春濃。只少桃花、扇底一襟風。
忽憶平原淺草地,追狡兔,控雕弓。
呼鷹直上最高峰。氣如虹。馬如龍。遙望一天、毛血灑晴空。
罷獵歸來何處去,殘雪路,灞陵東。
萬卷詩書,一時頭角,才跨宗門,便施謀略。
古歸宗,真老作。只顧滿彎弓,不知誰見雙雕落。
絕毫絕釐,如山如岳。堂堂氣宇冠儒林,浩浩清風播寥廓。
常侍舉筆,萬事皆吉。直下承當,急急如律。
米胡參官,忘前失后。且告貴人,為我相救。
聞君見影已堪憐。短因緣。偶同筵。相見無言,分散倍依然。做夢楊花隨去也,妝閣畔,繡床前。
覺來離緒意綿綿。寫蠻箋。倩誰傳。魚雁悠悠,門外水如天。欲上西樓還不忍,難著眼,望秋千。
敝廬風雨足苔磯,句漏尋砂覺昨非。
菱米有租充石鼎,荃絲為布剪山衣。
詩情獨往蠶抽繭,酒興頻年鹢退飛。
聞道閩南開市舶,過江通印子魚肥。
何處放懷,萬里之流,千仞之岡。笑非佛非仙,人稱散圣,不癡不慧,古號遺狂。蠻觸爭殘,夔蚿觀破,慢世須教覓樂方。誰解識、有秕糠堯舜,嘯傲羲皇。
門前一枕滄浪。但秋水、逍遙注幾章。問舊友誰過,井公園客,新知不厭,負局脩羊。金粟前身,玉清往事,游戲人間傀儡場。須回首、是麗農方丈,早認渠鄉。
西施自愛浣春紗,
誤入吳宮醉月華。
艷色不緣金屋貴,
五湖煙樹是儂家。
病中無酒怎消寒,
酒畔無花興易殫。
寄語速開花酒戒,
花嬌酒美且加餐。
落羽能言滯鎬京,每逢賓雁不勝情。
海棠弄粉辭香國,薜荔搴霞戀錦城。
舞愛玉環低絳袖,歌憐樊素囀朱櫻。
珊瑚反掛空宮月,愁寂連昌自喚名。
亭前雙屐云俱飛,亭下孤城山四圍。
近岫漸低遠岫出,杏花凈盡桃花稀。
荒荒斜日下林角,習習好風吹客衣。
間繞頹垣讀斷碣,古人如作吾誰歸。
四時那得如秋清,
夜靜無人琴有聲。
月華如水不動塵,
無端耳畔寒蛩鳴。
云留月榭,正戍鼓譙樓,寒更初下。小院重門深閉,酒闌歌罷。
去年風景依稀似,弄幽姿、冬花低亞。丹砂堆錦,玉盤剪雪,對人如畫。
記春日、貪歡到夏。認前度劉郎,又歸來也。值此江關歲晚,奈何良夜。
十年塵夢隨流水,更西窗、剪燈同話。不知身外,長安弈局,一劫猶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