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學士重陽雪中見招不赴前后十六首 其八
出疆許久豈當陳,患難頻經賴至神。
敢覬路通馳一乘,搖思郷飲立三賓。
陵蘋翠減猶能泛,岸蓼紅衰不變辛。
秋盡交游無陸凱,江梅誰贈一枝春。
出疆許久豈當陳,患難頻經賴至神。
敢覬路通馳一乘,搖思郷飲立三賓。
陵蘋翠減猶能泛,岸蓼紅衰不變辛。
秋盡交游無陸凱,江梅誰贈一枝春。
離開家鄉很久了,那些經歷哪還值得再去訴說,多次歷經患難全靠神明庇佑。怎敢奢望道路暢通,駕著馬車回去;只能遙想故鄉飲酒禮上站立著三位貴賓。陵上的蘋草翠綠漸減,卻還能漂浮在水面;岸邊的紅蓼顏色衰敗,辣味卻不曾改變。秋已盡,交往的人中沒有像陸凱那樣的好友,誰會給我送來一枝帶著春意的江梅呢。
次韻:依照別人詩詞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出疆:離開家鄉或國家。
覬:希望、企圖。
鄉飲:古代嘉禮之一,指鄉飲酒禮。
陵蘋:生長在高地上的蘋草。
蓼:一種植物,味辛辣。
陸凱:南朝宋人,曾折梅賦詩寄給范曄,表達友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出疆許久”“患難頻經”可推測,詩人可能因某種原因離開家鄉,在外歷經諸多磨難。在重陽雪中,友人相邀,詩人因種種原因未能赴約,從而寫下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思鄉之情與對友情的渴望。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將個人情感與自然景象、歷史典故巧妙融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在困境中細膩的情感表達。
過嶺行多少,潮州漲滿川。
花開南去后,水凍北歸前。
望鷺吟登閣,聽猿淚滴船。
相思堪面話,不著尺書傳。
衣屢猶同俗,妻兒亦宛然。
不餐能累月,無病已多年。
是藥皆諳性,令人漸信仙。
杖頭書數卷,荷入翠微煙。
相訪夕陽時,千株木未衰。
石泉流出谷,山雨滴棲鴟。
漏向燈聽數,酒因客寢遲。
今宵不盡興,更有月明期。
古郡近南徐,關河萬里余。
相思深夜后,未答去秋書。
自別知音少,難忘識面初。
舊山期已久,門掩數畦蔬。
我來從北鄙,子省涉西陵。
白發初相識,秋山擬共登。
鄰居帝城雨,會宿御溝冰。
未報見貽作,耿然中夜興。
曉鐘催早期,自是赴嘉招。
舟泊湘江闊,田收楚澤遙。
雁驚起衰草,猿渴下寒條。
來使黔南日,時應問寂寥。
稍憐公事退,復遇夕陽時。
北朔霜凝竹,南山水入籬。
吟懷滄海侶,空問白云師。
恨不相從去,心惟野鶴知。
格與功俱造,何人意不降。
一宵三夢柳,孤泊九秋江。
擢第名重列,沖天字幾雙。
誓為仙者仆,側執馭風幢。
出入土門偏,秋深石色泉。
徑通原上草,地接水中蓮。
采菌依余枿,拾薪逢刈田。
鑷挦白發斷,兵阻尺書傳。
避路來華省,抄詩上彩箋。
高齋久不到,猶喜未經年。
大寧猶未到,曾渡北浮橋。
曉出爬船寺,手擎紫栗條。
差池不相見,悵望至今朝。
近日營家計,繩懸一小瓢。
此別誠堪恨,荊襄是舊游。
眼光懸欲落,心緒亂難收。
花木三層寺,煙波五相樓。
因君兩地去,長使夢悠悠。
掩扉當太白,臘數等松椿。
禁漏來遙夜,山泉落近鄰。
經聲終卷曉,草色幾芽春。
海內知名士,交游準上人。
倚杖望晴雪,溪云幾萬重。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
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鐘。
休官匹馬在,新意入山中。
更住應難遂,前期恨不同。
集蟬苔樹僻,留客雨堂空。
深夜誰相訪,惟當清凈翁。
不日即登壇,槍旗一萬竿。
角吹邊月沒,鼓絕爆雷殘。
中國今如此,西荒可取難。
白衣思請謁,徒步在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