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渡
國步日多事,霜露任霑衣。
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歸。
繚繞一萬里,人物太半非。
昔時渡盟津,賓從爭扶持。
茲辰渡白馬,陰曀日無輝。
一酎祈利涉,馮夷莫予違。
驚秋感葉脫,況乃思鱸肥。
父老行嘆息,風雨仍霏微。
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
遙望一惆悵,何當拜天威。
國步日多事,霜露任霑衣。
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歸。
繚繞一萬里,人物太半非。
昔時渡盟津,賓從爭扶持。
茲辰渡白馬,陰曀日無輝。
一酎祈利涉,馮夷莫予違。
驚秋感葉脫,況乃思鱸肥。
父老行嘆息,風雨仍霏微。
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
遙望一惆悵,何當拜天威。
國家局勢日益動蕩,任由霜露沾濕我的衣裳。流落他鄉十五年,如今才向北回歸。行程曲折長達一萬里,同行之人大半已不在。昔日渡過盟津時,賓客隨從爭著扶持我。今日在白馬渡,天色陰沉沒有一絲光亮。我飲一杯酒祈求順利渡河,水神不要違背我的心愿。秋意驚心,感嘆樹葉飄落,更何況思念起鱸魚的肥美。父老們邊走邊嘆息,風雨依舊紛紛揚揚。夜晚投宿在胙城,此地離京城不過百里。遙望京城心中惆悵,何時能朝拜天子呢。
國步:國家的命運、局勢。
霑衣:沾濕衣裳。
留落:流落。
盟津:古地名,在今河南孟津東北。
賓從:賓客隨從。
陰曀(yì):天色陰沉。
酎(zhòu):醇酒,這里指飲酒。
馮夷:傳說中的水神。
鱸肥:指鱸魚味美,典出張翰見秋風起而思吳中鱸魚膾事。
胙(zuò)城:古縣名,在今河南延津北。
王畿(jī):古代指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這里指京城。
天威:指天子的威嚴,這里代指天子。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國家處于動蕩不安時期,詩人流落他鄉多年后北歸。在經歷了十五年的漂泊,行程萬里,同行之人大多不在,此時詩人心境復雜,既有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也有對自身經歷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國家動蕩背景下的漂泊感慨、思鄉之情和報國心愿。其特點是情感深沉,通過對比和借景抒情等手法增強感染力。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突出地位,但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的心境和家國情懷。
雨過長空云出溪,稻苗刺水綠初齊。山花也解憐行客,旋放繁英襯馬蹄。
知是前身洛水神,珊珊玉骨絕纖塵。伶俜照取凌波影,莫道無根托主人。
節義文章夙所崇,此邦教澤溯流風。秋聲誰賦歐陽子,正氣猶存信國公。賴有汝南精月旦,定知冀北快群空。丹黃偶暇揮吟筆,馀勇爭誇矍鑠翁。
山回水曲自成溪,城市初來路欲迷。西崦人家尋不見,衡門應傍翠微棲。
孤戍高山顛,鳴角夜嗚嗚。月明尚苦顏,況臨風雨途。主將位日貴,重帷錦模糊。李牧今去久,誰聞捐市租。哀哉古人言,一功萬骨枯。
四月旌旗出白狼,千山晴雪照油幢。預知水草軍無乏,試辨風云虜欲降。三晉連年苦被兵,九重拊髀憶豪英。詔書更不從中御,萬里長城一委卿。詩書禮樂古人風,開闔機鈐又不窮。得一胡兒如愛子,用三敗將立奇功。山前山后兵馬雄,斧鉞衣裳在掌中。狹士獻刀承賜酒,貴侯免冑為趨風。赤氣氤氳夜指天,旄頭落地如火然。曉來西山一鏖戰,奪得牛羊歸滿川。千金買士卻何為,一間過于十萬師。黠虜欲逃頭可購,名王未獵客先知。太師昔日定南荒,親把長纓系莫王。寄語老胡須自愛,射飛休得近邊墻。梯懸半綆哨臺高,胡漢鄰家隔一壕。數日虜中無動靜,吉囊東去戰黃毛。虎翼龍蟠大將旗,逆驅流電走妖魑。陣前捉得胡王女,賜與營中廝養兒。灅川冰盡水泱泱,堡堡人家喚蒔秧。田中每得鳥獸骨,云是胡王舊獵場。馬邑邊胡數被胡,王黃叛漢更通胡。帷中妙算能先發,奪得黃旗與繡襦。健兒白馬紫金鞦,不向沙場便酒樓。夜來一賭青錢盡,尚有囊中血髑髏。邊人大半能胡語,胡騎年來亦漢裝。誰向青紅氈帳里,單身縛得不花王。少年意氣王千斤,鐵棒曾穿萬虜群。壯士從來不病死,孤兒今屬羽林軍。君侯生長在炎洲,塞外層冰草木愁。祗憐軍士猶寒色,臘盡轅門不御裘。畫戟森森清晝閑,指揮只是笑談間。收將漢地教耕去,捕得蕃酋命縱還。營平謀國最深忠,每與公卿見不同。但使湟中無寇盜,不須麾下有邊功。青青塞草羽書稀,士女鼾眠畜牧肥。戲看侍兒呈舞馬,醉邀幕客對彈棋。
昆明無復漢時功。多難杜陵同。太史周南,庾郎關內,文字老來工。南望鳳陽歌舞地,寂寞老王通。絳守園池,朱家陵墓,芳草夕陽中。
石梁飛度自天臺,誰復移之此地來。歲久渾如枯樹色,天寒忽見野梅開。
立譚當日受知深,不待陳情道古今。高會幾陪山簡醉,長篇許為愛卿吟。歲華遷謝心雖在,世路崎嶇老不禁。擬近卞山謀卜筑,借公泉水濯塵襟。
四柏移栽已二年,重來相對意留連。時人莫比甘棠樹,淺薄慚無惠化傳。憲府重來柏漸高,良材元不困蓬蒿。還應老大驚人目,香葉團空有鳳巢。
年年春事,西直門前寺。一路衣香隨蝶至,不辨人叢花氣。枝枝紅艷消魂,相攜翠管金尊。一霎綠楊風起,倚欄獨數春痕。河橋南畔,朱邸無人管。舞榭歌樓全不辨,好個秋千庭院。碧廊一帶欄回,沿流樹轉山開。聽罷江南蛙鼓,蘋風滿袖歸來。雨馀天氣,槐影垂簾地。楊柳深深籠翠幾,紅藥一枝簪髻。茶煙細裊游絲,鳥啼日上階時。花下劇棋才了,炷香又和新詞。玉鳧煙炷,已到花陰午。懶向鴛鴦尋繡譜,且教金籠鸚鵡。薰衣熨盡都慵,棋殘還理絲桐。多少迎梅舊事,明窗一桁紗中。畫簾低照,一樹緋桃笑。澹艷明妝臨薄曉,占得春陰多少。臨風獨倚朱欄,晚來猶怯微寒。第一內家鬢影,簪花盡與人看。
石女天明戴帽歸,一身渾著六銖衣。喃喃解說非聲舌,生得兒來叫阿姨。
誅茅壘石結新亭,退食籌邊答圣明。海外時康民訟簡,同官莫惜共論兵。
涼月娟娟玉半裁,曉風吹夢下瑤臺。笛兼鄰杵相和切,秋共羈愁一并來。到處溪山容我懶,違時顏面向誰開。少陵可笑行藏拙,獨倚危樓剛自猜。
苦憶閨中束發初,朝朝課汝讀《關雎》。懷清筑后摩笄折,補讀嫏嬛福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