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飲木樨花下
東山有佳處,修竹臨滄浪。
上下秀色中,木樨寄孤芳。
玉露后叢菊,先作萬蕾黃。
置之婆娑杪,金釘澹熒煌。
或云仙人醉,披披綠羅裳。
隨此小珮玦,散落天一方。
我來便酌酒,是否那能詳。
但怪秋山老,猶有幽意長。
哦詩未得詩,已照明月光。
樂哉徑酪酊,知在夫何鄉。
豈非化蝴蝶,以夢棲其旁。
明朝整冠坐,開卷書亦香。
東山有佳處,修竹臨滄浪。
上下秀色中,木樨寄孤芳。
玉露后叢菊,先作萬蕾黃。
置之婆娑杪,金釘澹熒煌。
或云仙人醉,披披綠羅裳。
隨此小珮玦,散落天一方。
我來便酌酒,是否那能詳。
但怪秋山老,猶有幽意長。
哦詩未得詩,已照明月光。
樂哉徑酪酊,知在夫何鄉。
豈非化蝴蝶,以夢棲其旁。
明朝整冠坐,開卷書亦香。
東山有個美好的地方,修長的竹子臨近碧波。在上下一片秀麗景色中,木樨花獨自散發著芬芳。玉露降臨后叢菊開放,先呈現出萬點黃色花蕾。把它們放置在舞動的枝頭,如金色的釘子閃爍微光。有人說像是仙人喝醉了,披著飄飄的綠羅衣裳。帶著這小小的玉佩,散落在天的一方。我來到這里便飲酒,其中緣由怎能詳知。只奇怪秋山已老,卻還有悠長的幽意。想要吟詩卻未得詩句,月光已照亮四周。快樂啊,直接喝得酩酊大醉,不知身處何方。難道是化作了蝴蝶,在夢鄉棲息在它身旁。第二天早上端正帽子坐好,打開書卷連書都帶著香氣。
木樨:即桂花。
滄浪:青蒼色的水。
玉露:秋天的露水。
杪:樹枝的末端。
披披:飄動的樣子。
珮玦:玉佩。
酪酊:大醉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在秋季游覽東山,看到木樨花盛開的美景,觸景生情,飲酒賦詩,以表達自己對自然美景的喜愛和陶醉。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秋山木樨花下的美景和詩人的陶醉心境。其特點是意境優美,想象豐富,語言清新。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停車曉燭前,一語幾潸然。
路去干戈日,鄉遙饑饉年。
湖波晴見雁,槐驛晚無蟬。
莫縱經時住,東南書信偏。
近得水云看,門長侵早開。到時微有雪,行處又無苔。勸酒客初醉,留茶僧未來。每逢晴暖日,唯見乞花栽。
門不當官道,行人到亦稀。故從餐后出,方至夜深歸。開篋揀書卷,掃床移褐衣。幾時同買宅,相近有柴扉。
江湖歸不易,京邑計長貧。
獨夜有知己,論心無故人。
一燈愁里夢,九陌病中春。
為問清平日,無門致出身。
霜晚復秋殘,樓明近遠山。
滿壺邀我醉,一榻為僧閑。
樹簇孤汀眇,帆欹積浪間。
從容更南望,殊欲外人寰。
高居在幽嶺,人得見時稀。
寫箓扃虛白,尋僧到翠微。
掃壇星下宿,收藥雨中歸。
從服小還后,自疑身解飛。
游魂自相叫,寧復記前身。
飛過人家月,聲連客路春。
夢邊催曉急,愁外送風頻。
自有沾花血,相和淚滴新。
夜郎歸未老,醉死此江邊。
葬闕官家禮,詩殘樂府篇。
游魂應到蜀,小碣豈旌賢。
身沒猶何罪,遺墳野火燃。
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
船里誰鳴磬,沙頭自曝衣。
有家從小別,是寺即言歸。
料得逢春住,當禪云滿扉。
為郎名更重,領郡是蹉跎。
官壁題詩盡,衙庭看鶴多。
城池連草塹,籬落帶椒坡。
未覺旗幡貴,閑行觸處過。
晏來知養氣,度日語時稀。
到處留丹井,終寒不絮衣。
病鄉多惠藥,鬼俗有符威。
自說身輕健,今年數夢飛。
相知皆是舊,每恨獨游頻。
幸此同芳夕,寧辭倒醉身。
燈光遙映燭,萼粉暗飄茵。
明月分歸騎,重來更幾春。
作尉年猶少,無辭去路賒。
漁舟縣前泊,山吏日高衙。
幽景臨溪寺,秋蟬織杼家。
行程須過越,先醉鏡湖花。
平生醉與吟,誰是見君心。
上國一歸去,滄江閑至今。
鐘繁秋寺近,峰闊晚濤深。
疏放長如此,何人長得尋。
行到鱸魚鄉里時,
鲙盤如雪怕風吹。
猶憐醉里江南路,
馬上垂鞭學釣時。
傳騎一何催,山門晝未開。
高人終避世,圣主不遺才。
坐次欹臨水,門中獨舉杯。
誰為旦夕侶,深寺數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