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國村送游黃山之作 其一
雨足郊原長稻孫,竹輿去路踏秋芬。
近村籬落低臨水,直面峰巒半出云。
晚徑無人重著履,夜堂有酒更論文。
茲游清絕羲皇上,少借風煙為沐薰。
雨足郊原長稻孫,竹輿去路踏秋芬。
近村籬落低臨水,直面峰巒半出云。
晚徑無人重著履,夜堂有酒更論文。
茲游清絕羲皇上,少借風煙為沐薰。
雨水充足,郊野的稻田里長出了稻苗,我乘坐竹轎踏上旅途,感受著秋日的芬芳。靠近村莊的籬笆低低地臨水而建,迎面的山巒有一半隱沒在云霧中。傍晚的小路上沒有人,我重新穿上鞋子漫步,夜晚在堂中飲酒,還能一起談論文章。這次出游清幽至極,仿佛回到了羲皇時代,且借這山間的風煙來洗去塵世的紛擾。
稻孫:稻的再生苗。
竹輿:竹轎。
籬落:籬笆。
著履:穿上鞋子。
羲皇上:指伏羲氏以前的時代,常用來形容生活閑適、恬淡。
沐薰:沐浴熏染,這里指洗去塵世氣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詩人在秋日前往黃山游覽時,應友人國村送別之作而次韻創作。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閑適的心境,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黃山之游的感受,突出了旅途的清幽和閑適。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月浸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里,一色湖光萬頃秋。
平湖千頃浪花飛。春后銀魚霜更肥。菱葉飯,蘆花衣。酒酣載月忙呼歸。
玄真子隱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徒。肅宗賜之奴曰漁童,婢曰樵青。人問其故。曰:漁童使捧釣收綸,蘆中鼓枻;樵青使蘇蘭薪桂,竹里煎茶。玄真既離蒼波,游綺市,與群仙集于平湖。樵青,鄙女也,得隨仙跡,暫至塵寰,情動于中而獻之歌。 漁釣有遺逸,天子寵玄真。賜之奴仆,得隨嫣艷下神京。幾度蘋汀蓼岸,不問金鉤無餌,談笑取冰鱗。珍重主人意,名我曰樵青。 肩蘭槳,縈桂棹,出波津。凌虛上□□□,□□會群真。卸下綠蓑青笠,付與漁童收管,相與□紅塵。歸去又□□,同賞洞中春。
殘角兩三聲,催登古道。遠水長山又重到。水聲山色,看盡輪蹄昏曉。風頭日腳下,人空老。 匹馬舊時,西征談笑。綠鬢朱顏正年少。旗亭斗酒,任是十千傾倒。而今酒興減,詩情少。
匈奴屢不平,漢將欲縱橫。看云方結陣,卻月始連營。 潛軍渡馬邑,揚旆掩龍城。會勒燕然石,方傳車騎名。
極目楚天空,云雨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臘月寒冰火滿空,玄冥移種祝融宮。 雪霜底事論堅白,兒女何知愛軟紅。 金鼎轉丹應有異,玉沙洗水若為同。 細思造物元無物,顛倒繁華掌握中。
象曰云雷屯,大君理經綸。馬上取天下,雪中朝海神。
幽亭春盡共為歡,印綬居身是大官。遁跡豈勞登遠岫, 垂絲何必坐谿磻。詩聯六韻猶應易,酒飲三杯未覺難。 每況襟懷同宴會,共將心事比波瀾。風吹野柳垂羅帶, 日照庭花落綺紈。此席不煩鋪錦帳,斯筵堪作畫圖看。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無手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回雁峰頭望帝京,寒云黯黯不勝情。 賈生已道長沙遠,今計長沙又幾程。
侯門一入似海深,欲訊卿卿問鬼神。 此情惘然逝如夢,鏡花水月原非真。
浮生一剎逝如電,畫樓辜負美人緣。 未知來生相見否?陌上逢卻再少年。
洞房一夜照花燭,卿卿嫁作他人婦。 相思如狂心如灰,為情憔悴向誰訴。
黃蘆洲上雪初乾,風撼枯枝晚更寒。 靜艤小舟誰得似,生涯瀟灑一漁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