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李丞相送行二首 其二
山畔孤亭一水濱,歸來華髪已欺人。
脫身異縣干戈地,得意吾廬筍蕨春。
早著青衫成底事,慣遭白眼欲誰親。
此君真有髙人節,肯與山翁作近鄰。
山畔孤亭一水濱,歸來華髪已欺人。
脫身異縣干戈地,得意吾廬筍蕨春。
早著青衫成底事,慣遭白眼欲誰親。
此君真有髙人節,肯與山翁作近鄰。
在山邊的一座孤亭旁,臨近一條河水之濱,我歸來時頭發已花白,歲月已在欺人。我從異地戰火紛飛之地脫身,回到我那滿是春筍蕨菜的廬舍,感到十分愜意。早年就穿上官服卻一事無成,還常常遭到他人白眼,又能與誰親近呢。這位友人真有高人的氣節,愿意與我這山野老翁做近鄰。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華髪:花白的頭發。欺人:這里指歲月讓人衰老。
異縣:外地。干戈地:指戰亂之地。
筍蕨春:春天的竹筍和蕨菜,代表田園生活。
青衫:古代低級官員的服飾,這里指代做官。成底事:成了什么事,即一事無成。
白眼:表示輕蔑、厭惡。
此君:這里指友人。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作者經歷了異地的戰亂,仕途也不如意,回到家鄉后,友人前來送行,作者便寫下此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不安的狀態,作者對官場失望,更向往田園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仕途不順的感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等手法增強了情感的表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一部分文人在亂世中的心境。
去冬曾與十客游,今夏還約幾人至。
橋南花處數枝梅,青子林園尚堪醉。
行者居者復不來,相賞相違何有哉。
古栝蒼山照流水,我亦僅能知此爾。
官閑讀書余,倚杖看綠陰。
黃鳥時飛來,臨風流好音。
我亦為之喜,夷猶情味深。
世間事乃爾,回首生夕曛。
酒亦關何事,片片流仙霞。
用之滌肺肝,相與成詩家。
一酌且濡唇,再酌深到花。
持杯兩相笑,吟哦入幽遐。
筆落豈知醉,何者是生涯。
好在春秋學,宜乘筆力初。
邦畿緣伯討,王道付儒書。
超乘亦人爾,焚舟其我歟。
兩年嘉尚意,東上赴傳臚。
翁家爛柯橋,游戲錢塘歟。昔賢有樂地,天與此屋廬。
依依巷陌間,將鶴倒騎馿。流傳得佳聲,是時當國初。
四方次第平,降王亦誅鉏。朝野多豪英,仲先頗知渠。
相邀一夜話,華山圖匪虛。此州真可人,林逋復來居。
一湖浸孤山,相望誠有余。人生百年爾,貴賤空乘除。
尚友千載上,是心良晏如。有手可持酒,有眼可誦書。
結閣老樹高,扁榜聊自舒。方今開禧年,吳越都乘輿。
我遯楚溪口,因名倍躊躇。既同逍遙吟,又且思莊樗。
戎馬紛群寇,殘害吾赤子。
被之以禮樂,庶使保生齒。
如火熱水深,亦運之而已。
治少亂則多,堯舜惟孝悌。
秋風過秋雨,眇眇正愁予。
望斷嗟何寄,吟成懶自書。
齒搖誠有數,鬢禿恐無余。
幾載章泉水,山深只晏如。
東風已飛花,綠葉生晝陰。
呼童整春服,清溪一嘯吟。
時序遽如許,不知情淺深。
夕陽忽在山,輕煙起沉沉。
鳳闕追隨外,龍山判別中。
怒濤翻夕照,遠樹起秋風。
我亦情何限,君應興與同。
舉杯凌浩渺,掛席看空蒙。
我思鶴山路,田間望青蒼。
忽到絕壁下,春風散林芳。
氣煖石色潤,崖穴如蜂房。
想像仙人來,宜有隠者藏。
泉鳴萬丈淵,云遶千仞崗。
老矣當結茅,無為戀周行。
謫仙非詩畫非畫,山簡襄陽別有話。
空令江左作圖看,竹院留藏我悲咤。
傳聞邊頭腥甲兵,峴首依前漢水清。
只輪不返邊塵掃,莫負當年力士鐺。
渺渺楓樹秋,送僧上懷玉。
白云度絕??,清寒滿深谷。
杖頭掛蘿薜,笠外見鴻鵠。
卻笑懶殘隘,隨緣受榮辱。
滄溟吐吞江水地,風塵萬里一危亭。
自憐雪里心眼在,憑軒盡日空詩成。
波流不鳴云不斷,冷氣暗逼黃熒熒。
銷凝還如未開鑿,渾沌無際天難名。
相從共飲豈易適,太息歲晚初何營。
尺梭已覺魚尾健,數字更喜鴻翼輕。
吾儕天窮且天放,酒肆人間誰長卿。
尋丈方齋地,移居城市東。
燈窗唯刻苦,編集入磨礲。
北客家能爾,南游事不同。
常思文獻大,祖道古人風。
門外長安道,轂擊人肩摩。
今時不云少,舊年不云多。
市朝愚智爾,家國隆替何。
組綬固若若,冠弁亦峩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