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雜興二篇 其一
安居豈是安居地,木偶漂來且庶幾。
日向柳邉回晚照,雨隨云去斂余扉。
相逢又說分新火,孤坐誰憐尚袷衣。
試破泥頭開煮酒,菖蒲香細蠟花肥。
安居豈是安居地,木偶漂來且庶幾。
日向柳邉回晚照,雨隨云去斂余扉。
相逢又說分新火,孤坐誰憐尚袷衣。
試破泥頭開煮酒,菖蒲香細蠟花肥。
這里看似安居之所,實則并非真正能安心居住之地,我就像木偶一樣漂泊至此,暫且安身罷了。夕陽在柳樹邊灑下余暉,雨隨著云飄走,收起了最后的雨幕。人們相逢時又說起了分新火的習俗,我獨自坐著,又有誰會憐憫我還穿著夾衣。我試著打開泥封,煮酒品嘗,菖蒲香氣清幽,蠟燭的蠟花飽滿。
庶幾:差不多,這里有暫且安身之意。
邉:同“邊”。
斂余扉:指雨停,像收起最后的帷幕。
分新火:寒食節禁火后重新生火的習俗。
袷衣:夾衣。
泥頭:指酒壇口的泥封。
寒食節有禁火等習俗,詩人在這一節日創作此詩。從詩中“安居豈是安居地,木偶漂來且庶幾”推測,詩人可能處于漂泊狀態,生活并不安定,在寒食節時觸景生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漂泊的孤寂與對生活的復雜感受。其特點是將節日習俗與個人情感巧妙融合,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特定節日下的心境。
幾日蘼蕪徑盡荒,蕭條畫出野人莊。
綠波空想江南影,青冢先迎塞上涼。
千里相思愁細雨,六朝遺恨付斜陽。
籬邊水曲都如此,何況西風木葉狂。
一日無詩氣還濁,百年有限身更孱。
西湖多少好風月,何時買屋安蕭閒。
閒多便可賦詩健,客少應能減酒豪。
風雨六橋入圖畫,此身可并南山高。
哀樂中年感百端,
東山絲竹強為歡。
當今后輩輕饒舌,
錯把風流笑謝安。
苔痕草色稱幽居,默坐焚香意湛如。
兩袖清風修竹外,一窗明月剪燈馀。
南陽嘯傲休論樂,北海聲名尚薄徐。
勤苦豈真希富貴,蒼生霖雨五車書。
樺煙一抹輕綃護。脂香暗覺杯行互。狂捉縷金鞋。問郎真醉耶。
銀箏連夜雪。柱冷湘弦折。紅豆數來多。曲終人奈何。
庭院無人鶯自語。似怯輕寒,避入花深處。芳事闌珊留不住。落紅認得春歸路。
昨夜樓頭曾聽雨。夢里尋郎,別緒紛難數。愿化柳絲千萬縷。隨風綠到津門去。
夫子刪來三百章,
箴規明白佐時王。
近來吟詠唯風月,
謗木詩官事久亡。
青翼傳情,香徑偷期,自覺當初草草。未省同衾枕,便輕許相將,平生歡笑。
怎生向、人間好事到頭少。漫悔懊。細追思,恨從前容易,致得恩愛成煩惱。
心下事千種,盡憑音耗。以此縈牽,等伊來、自家向道。
洎相見,喜歡存問,又還忘了。
不見小阮久,相看情甚溫。
肯來成宅相,端可大吾門。
暖日長江路,梅花細雨村。
真成好兄弟,言謝卻忘言。
劇憐生小住柴門,洗盡鉛華本色存。簾卷西風人比瘦,窗延斜月夢留痕。饑寒托興陶公節,零落傷懷屈子魂。誰識此中真意在,悄然無語伴黃昏。
眼底桑田第幾回,黃花無恙謝塵埃。一生俱淡色香味,三徑就荒歸去來。采采愁添今日鬢,深深情落故人杯。相思莫更言紅豆,遲暮于今寸意灰。
此心甘與岫云侔,殊性還從逸品求。敢謂孤芳能傲世,自知老氣獨宜秋。疏籬曲檻境逾寂,故枕遺囊思更幽。冷到極時親綺語,閒情作賦亦風流。
休放新晴照淡妝,晨曦相對轉凄涼。梅花以外賞音少,松石之間含趣長。天假冰霜煉孤格,我愁風雨過重陽。泛英只作忘憂計,恐負今朝且舉觴。
身世飄零夢屢更,云山只抵一塵輕。
曾求鐵漢樓邊死,偶向金吾杖底生。
野寺梅花窗窈窕,空林杜宇路凄清。
誰憐海鶴心無系,又掛蒲團得得行。
土牛不受鞭,木馬抱空質。歲月忽我遒,凄然向落日。
東南多逝水,終古入淮流。馮夷與河伯,浩蕩赴春愁。
春愁載遠道,靡靡催客老。傷彼蕙蘭花,不及原上草。
饑烏半夜啼,春雨暮凄凄。迷離一夢醒,躑躅兩眉低。
鐙花易零落,秋衫怯漸薄。寒鳥聲啁啾,四顧成蕭索。
蕭索益悲哀,展駕復遲回。孤蓬與斷梗,飄泊委塵埃。
孤斟酹霜月,回首成芒忽。眼底歲崢嶸,又復懷明發。
煌煌東方星,陽氣破杳冥。何當乘金虎,駕言翔紫庭。
當年妙手步云時,析得桂林第一枝。
出宰閩中蠶績著,三山舊尹萬家思。
云藏日影微吞吐,道是晴來又似陰。
秋色涵空醒醉眼,雁聲到耳引歸心。
暴流決岸危橋斷,古木堆煙遠寺深。
自料短才無用處,任緣不復覓知音。
綺石崚嶒玉露漙,名花擎出五云團。
為尋牧犢援琴處,免得三郎帶笑看。
疆疆須避艾如張,見妒都因錦作襠。
莫逐驍媒爭麥壟,且呼伏雉傍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