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君游靈隱寺
俗子叢中暫撥忙,團蒲中夜擬禪房。
瀾頭巖穴仙都邃,石上軒楹佛土香。
宿雨生秋醒客夢,霽云回日借山光。
歸涂芳物酬佳興,白菊丹楓試晚粧。
俗子叢中暫撥忙,團蒲中夜擬禪房。
瀾頭巖穴仙都邃,石上軒楹佛土香。
宿雨生秋醒客夢,霽云回日借山光。
歸涂芳物酬佳興,白菊丹楓試晚粧。
從世俗人群中暫時抽身忙碌,半夜坐在蒲團上,仿佛置身禪房。浪頭拍打的巖穴宛如仙都般深邃,石頭上的軒廊散發著佛土的香氣。隔夜的雨帶來秋意,喚醒了客居的夢,雨后晴云回轉,借來了山間的光亮。返程途中美好的景物酬答了這佳興,白菊和紅楓好似在化著晚妝。
俗子:指塵世中的普通人。
團蒲:圓形的蒲團,僧人坐禪用具。
瀾頭:浪頭。
邃:深邃。
軒楹:指廊柱,這里代指軒廊。
宿雨:隔夜的雨。
霽云:雨后初晴的云。
歸涂:歸途。
晚粧:晚妝。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推測詩人可能在忙碌的世俗生活中感到疲憊,借游覽靈隱寺來放松身心,在游覽過程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靈隱寺歷史悠久,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其清幽的環境和濃厚的宗教氛圍容易引發文人的創作靈感。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游覽靈隱寺的經歷與感受。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景色與禪意融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佛理的感悟,體現了當時文人游覽名勝時的創作風格。
意妾似花枝,愿與春長在。郎意似花陰,逐日陰移改。
一燈當路更紅翠。猧兒燈腳標新記。云上佇誰聽。萬車如蝂行。沸城安可駐。皮肉空來去。園桂抱殘香。折枝如脊梁。
河渾渾,發昆崙。張騫蔥嶺跡未到,虛持漢節尋真源。南流中國見積石,雷奔百折趨龍門。洑流轉徙浩無垠,歷代為患難具陳。武帝之時決瓠子,萬乘沈璧躬負薪。我浮江漢歷南紀,白首始一過孟津。洪流迅急橫絕渡,濁浪洶涌凝心神。江漢合流清且駛,如何此水混泥滓。一斛水,一斗泥。臨流不可汲,去岸即須犁。往年曾決張秋口,萬金累址成圩堤。從此安流循禹跡,并岸蒸民盡粒食。方今九五登圣神,川岳百靈俱效職。嗟爾河伯謹堤防,侈心莫縱興望洋。蛟龍自爾安窟宅,平波帖席一葦航。
土階吟穗,未解蘭騷意。獨曳哀弦風雨里,支住東南秋氣。紛紛狎客牢盆,勞勞馬足車塵。魂逐蘆花飛去,虧他蝶夢留痕。
三更里,一陽動。金鼎熬煎玉爐烹。煉就真鉛汞。匠手鑿開玉蓮蓬。兩道霞光照昆頂。萬顆珍珠迸。
船上見月如可呼,愛之且復留斯須。青山倒影水連郭,白藕作花香滿湖。仙林寺遠鐘已動,靈隱塔高燈欲無。西風吹人不得寐,坐聽魚蟹翻菰蒲。
光非照境境非存,恁么曾來二十年。話到乖崖峭壁處,令人特地憶南泉。
昔年梅墅鎖研舊,羨爾交情久益新。蚤擅雕蟲仍數厄,因貪訓鯉更家貧。那知鸞鳳星辰化,頓令龍蛇卜讖真。即使過君終掛劍,子牙能不轉傷神。
漁舟簇簇。西塞山前宿。流水落紅香遠,春江漲、葡萄綠。蘄竹。奏新曲。驚回幽夢獨。卻把漁竿遠去,騎鯨背、釣璜玉。
游宦年光逐雁飛,傳杯好友念分違。欲遮老眼看黃菊,不遣秋香近繡衣。稻蟹霜遲聊取醉,莼鱸家近重思歸。緬懷晉宋多才杰,得似風流落帽稀。
妾本長干女,愛在長干住。何事嫁商人,愁風復愁霧。與君返長干,妾安君亦安。十指百不難,莫愁饑與寒。
抱璞淪巖阿,失懷亦自寶。豈無用世心,遇合貴得道。連城重白珩,聲價先傾倒。瑕瑜混沙礫,莫訝荊山老。會當游勛華,元圭贊熙皞。
賊火今年連上苑,幾家屋頂都飛。深宵默滴到床帷。一肩紙傘,殘夢雨如絲。同是有家歸未得,登樓信美難持。數間破屋破仍非。孤城落日,飄瓦打門時。
古鎮青山口,寒風落日時。巖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
百尺層崖接翠微,潭空石影曉離離。云隨白鶴翔千仞,月與青猿共一枝。不信水深騎赤鯉,曾因夢里殺黃鸝。芳洲翠羽無人拾,自補山中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