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侍郎挽章 其一
道盛當堯日,名髙嗣圣初。
人推金鼎望,帝念玉樓居。
舊典尊王跡,傳家教孝書。
崇文華夏事,澹泊寄情疏。
道盛當堯日,名髙嗣圣初。
人推金鼎望,帝念玉樓居。
舊典尊王跡,傳家教孝書。
崇文華夏事,澹泊寄情疏。
道德隆盛于如堯帝般的圣明時代,聲名顯赫在繼位新君之初。人們推崇他有宰相的聲望,皇帝記掛他能在仙境安居。遵循舊有的典章尊崇王道事跡,在家中傳授孝道之書。重視文化是華夏大事,他以淡泊之心寄托疏淡之情。
堯日:指圣明之世,像堯帝在位時那樣的太平盛世。
嗣圣:指新君繼位。
金鼎望:金鼎象征宰相之位,這里指有宰相的聲望。
玉樓居: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這里表示皇帝對他的看重,認為他有超凡之處。
舊典:舊有的典章制度。
王跡:王道的事跡。
孝書:關于孝道的書籍。
崇文:重視文化。
澹泊:同“淡泊”,不追求名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應是在曾侍郎去世后創作。當時社會或許處于一個相對穩定、重視文化道德的時期,詩人為了紀念曾侍郎,贊揚他的品德和功績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頌揚曾侍郎的道德、聲名和貢獻。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對于研究當時人物和社會文化有一定參考價值。
沽酒南徐,聽夜雨、江聲千尺。記當年、阿童東下,佛貍深入。白面書生成底用,蕭郎裙屐偏輕敵。笑風流、北府好譚兵,參軍客。
人事改,寒云白。舊壘廢,神鴉集。盡沙沈浪洗,斷戈殘戟。落日樓船鳴鐵鎖,西風吹盡王侯宅。任黃蘆苦竹,打荒潮,漁樵笛。
且看雙放更雙收,
有底歡聲無底愁。
一切圣賢如電拂,
大千沙界海中漚。
問說高堂已白頭,書來苦勸早歸休。
匆匆春夢收殘局,落落晨星感昔游。
廿載名場同得失,兩家詩派異源流。
男兒不副旂常志,尚有名山一席留。
放衙元不為春酲,澹蕩江天氣未清。
欲賞園花先夢到,忽聞檐雨定心驚。
香云不動熏籠暖,蠟淚成堆斗帳明。
關隴宿兵胡未滅,祝公垂意在尊生。
剪棘誅茅舊筑堂,堂前瀲滟水平塘。
李衡奴婢三千橘,諸葛生涯八百桑。
繭足連年歌兕虎,磨牙盡日走豺狼。
傷心今作無家別,我比新莊是故鄉。
澤國涼風起白蘋,天涯一望絕音塵。
瑤華欲折情難寄,鴻雁不來秋正新。
夢入池塘頻見汝,別來詞藻定驚人。
棲遲莫共垂雙翮,萬里青云好致身。
昔日揮毫多壯思,
半天拂下鳳凰兒。
夜來雪灑松窗急,
開卷先逢白發詩。
瀾翻筆墨浩難收,妙處端能浣客愁。
落筆千章輕萬戶,思君一日勝三秋。
持身貴比琥璜爵,得句精如狐白裘。
應有二南風骨在,令人輾轉更優悠。
慇勤圯上一編書,漢四百年歸卷舒。晚節莫教閑辟谷,皇王事業豈難如。
控弦誰敢與爭鋒,細柳將軍眼自空。拊髀何須長嘆息,分明頗牧在云中。
人言諸葛事功難,八陣堂堂指顧間。認得君臣魚有水,個中蛇勢似常山。
世濁求清笑屈平,時清把釣詫嚴陵。行藏有道君應解,獨倚危樓高處層。
絕塞不辭苦,遠行人未還。
西風驅萬馬,落木滿三關。
獵火黃龍磧,軍書青海灣。
城南有思婦,腸斷大刀镮。
祝融揮鞭燒下土,五月炎蒸苦無雨。高田龜坼低田焦,塞口黃塵雜沙鹵。
風師入海驅群龍,倒卷溟渤揚高淙。海濱赤子葬魚腹,數里不見桑麻蹤。
皋壤無憂老農喜,溝港平添一篙水。不將泛濫愁天公,但愿潮痕鎮如此。
水車轣轆爭喧豗,渴蛟飲澗銀泉回。平田渺渺亂蛙蟈,頓覺青翠紛成堆。
今年秧多不怕旱,分種何妨過夏半。但教十日雨一來,會見田禾高沒岸。
犁鋤袯襫爭成群,擔酒餉肉何紛紛。不愁潮退水痕落,海中還起炮車云。
山色秋來晚更蒼。花宮遙帶平岡。鐘聲隱隱出斜陽。亂云堆里,寺古葉初黃。
寶志遺碑空有讖,不堪人費思量。小樓斜倚對寒江。檐前風鐸,猶似說興亡。
玉龍覷取雙峰睡,橫遮越天昏晚。暗水迷篷,酣云抱屋,凍靨苔梅千剪。峨鬟悄掩。正凝怨瓊梳,曳光冰簟。笠屐老坡,應摹清景入行卷。
白門吟望最苦,鳳靴初掃處,銀海相限。夜棹山陰,詩囊灞岸,不共珠塵流轉。飛鸞路遠。待良夕烹茶,定甌親薦。后約東闌,漫愁嵐黛歛。
墮鬟初卸拭輕紈。綠云回手重盤。笑郎新沐髻如丸。何日彈冠。
半晌勞挼澡豆,幾回羞倚闌干。待穿犢鼻好同看。月掛林端。
碧落初看王氣清,丹山喜見鳳凰鳴。分符出鎮留遺愛,賜第榮歸荷圣情。李績忠貞明日月,竇融勛烈著丹青。白頭風度渾如昨,尚可登庸佐太平。
皇風來播南陲日,開府兼持將相權。千里分封鸞誥下,三珠耀日虎符懸。長憐野日違清愿,且喜恩光照暮年。勛業已成頭半白,蔣陵佳氣麗中天。
君侯昔在東藩時,英風遠略人共知。帳前鐵騎金鎖甲,腰下寶玦珊瑚枝。將相兼權未足貴,身名兩存今始奇。便可臨風搔白首,對酒且賦歸來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