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徐次翁 其一
仁義功髙澤子孫,衣冠由是古王門。
位升五品鹓鸞貴,政在三州民社尊。
一旐豈期江漢遠,千年惟有德風存。
了知大末淵源在,功業臯夔付后昆。
仁義功髙澤子孫,衣冠由是古王門。
位升五品鹓鸞貴,政在三州民社尊。
一旐豈期江漢遠,千年惟有德風存。
了知大末淵源在,功業臯夔付后昆。
仁義功績高使子孫受恩澤,家族因此成為古老的名門。官升至五品如同鹓鸞般高貴,在三州執政受百姓敬重。怎料靈旗遠在江漢,唯有千年德風留存。深知大末的淵源所在,如皋夔般的功業交付給后人。
澤:恩澤。
衣冠:指世族、士紳。
鹓鸞:比喻高貴的官位。
民社:指百姓和社稷,引申為地方治理。
旐:靈旗。
德風:道德風范。
臯夔:傳說中舜的兩位賢臣,臯陶和夔,后泛指賢臣。
后昆:后代子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在徐次翁去世后,作者為表達對他的追思與敬意而作。徐次翁為官五品,在三州有政績,其仁義之舉惠及子孫,在當地有一定聲望,作者因此寫下此挽詩。
這首挽詩主旨是贊頌徐次翁的仁義功績和為官成就,突出其道德風范的長存。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恰當。在文學上展現了挽詩的傳統特色,表達對逝者的追思與敬意。
疏枝瘦蕊點莓苔,月下沉吟枉費猜。誦罷青丘當日句,林間恍見美人來。
女中堯舜豈虛名,惜也垂簾月晝明。后世春秋誰秉筆,應將斧鉞示儀型。
義豐一世師,才識鮮其比。斯文張朱氏,稱許異諸子。不肯趨權門,南走雁山死。嗣子尚勉旃,興大庶有以。
酒傾蘭勺石泉香,水剪荷盤露氣涼。誰料十年江海興,閉門疏雨對橫塘。白纻衣裳碧玉冠,綠波池上獨盤桓。水禽飛下涼飔起,閒看冰荷側露盤。
鴻飛冥冥不可弋,當時肯入搜羅中。暫往自為故人屈,竟歸不與馀子同。眇視富貴意誰識,大關名教功奚窮。近來士氣頗卑懦,艤舟祠下歌清風。
晉國燔山求介子,荊人角黍祀靈均。圣君念舊仍從諫,千古忠賢氣亦伸。
煙暖沙堤碧草茸。枇杷門巷駐青驄。雍容節度有儒風。扇底花箋傳秀句,尊前檀板訴離悰。背人愁思上眉峰。
識破塵勞苦。苦樂清閑,恣情歌舞。有似孤云來又去。沒牽纏,得逍遙,內自補。日夜調龍虎。時時姹嬰相聚。養就神珠空里吐。放光明,現元初,相貌主。
應盡須盡,顏子短命。加我數年,亦已過分。
洞簫吹徹水煙殘,羽隊雙雙引鷺班。云漢有詩空跂望,天河無路正間關。一年農事看將盡,六月王師恐未閒。為報先憂驄馬客,霜威還與促青山。
上丁脩祀又春分,鼓吹聲傳旅夜魂。世路荊榛迷圣域,沱江煙草怨王孫。空憐宇內干戈滿,無復河間禮樂存。上國風云清廟閟,中天日月素王尊。春秋攝獻元臣重,爵秩追崇祝號敦。束帛承筐先俎豆,牢牲升鼎從羔豚。公侯顯相千金幣,犧象宗彝九醞樽。玉磬編鐘歌大呂,朱弦疏越奏云門。諸生襟佩趨鹓序,百辟冠裳謹駿奔。翠積宮庭寒肅肅,光生花樹曉焞焞。秦坑灰燼遺經墜,王業陵遲古道昏。霄翮倚風留退鹢,轍鱗隨水化冥鹍。八音夔律何由正,六典周官詎易論。自嘆白頭思紹述,謾垂青簡照乾坤。
飲酒莫啜醨,結交當求知。論人先論行,相馬不相皮。一諂余何敢,三讒親亦疑。投身入屠釣,猶勝坐書癡。
此心蒼翠繞蓬萊,勸講時陪鶴駕來。退食自公無一事,赤心長對海榴開。
太祖雄姿自圣神,一時睿斷出天真。要將儒釋同尊奉,宣諭黃金鑄圣人。
鷺島何期謁普陀,臨風我自一高歌。菩提未惹花間蝶,梵唄空搖井底波。靄靄青嵐眉淡掃,茫茫碧海鏡平磨。游人盡向蓮臺拜,閑卻池中萬頃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