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智善兩色梅
春到冬余去住間,玉樓無處不輕寒。
鮮鮮魏女履下履,粲粲真妃冠上冠。
眼亂互搖歌扇羽,心驚添著粉闈幱。
東君厚薄非無意,一種馨香兩眼看。
春到冬余去住間,玉樓無處不輕寒。
鮮鮮魏女履下履,粲粲真妃冠上冠。
眼亂互搖歌扇羽,心驚添著粉闈幱。
東君厚薄非無意,一種馨香兩眼看。
春天在冬末之際到來,華麗的樓閣處處透著微寒。那梅花如同魏女腳下鮮妍的鞋子,又似楊貴妃頭上光彩照人的鳳冠。眼中繚亂,梅花如歌扇上的羽毛相互搖曳;心中一驚,好像增添了粉闈的帳幕。春神如此厚此薄彼并非沒有用意,同一種馨香卻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姿態讓人觀賞。
冬余:冬末。
玉樓:華麗的樓閣。
魏女:可能指魏文帝的宮人,這里形容梅花的艷麗。
真妃:指楊貴妃,以其美麗來比喻梅花。
粉闈:指婦女居住的地方。幱(dào):帳幕。
東君:春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冬末春初看到兩色梅,被其獨特的姿態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兩色梅的獨特之美。其突出特點是善用比喻,將梅花描繪得生動形象。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細膩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語言表現力。
幽徑為誰開,美人城北來。
王程倘余暇,一上子陵臺。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
復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
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
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
呼兒爨金鼎,余馥延幽遐。
滌慮發真照,還源蕩昏邪。
猶同甘露飯,佛事熏毗耶。
咄此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越絕孤城千萬峰,
空齋不語坐高舂。
印文生綠經旬合,
丈人本自忘機事,
為想年來憔悴容。
發春念長違,中夏欣再睹。
是時植物秀,杳若臨懸圃。
歊陽訝垂冰,白日驚雷雨。
笙簧潭際起,鸛鶴云間舞。
古苔凝青枝,陰草濕翠羽。
蔽空素彩列,激浪寒光聚。
的皪沉珠淵,鏘鳴捐佩浦。
幽巖畫屏倚,新月玉鉤吐。
夜涼星滿川,忽疑眠洞府。
無限居人送獨醒,
可憐寂寞到長亭。
荊州不遇高陽侶,
一夜春寒滿下廳。
遠師騶忌鼓鳴琴,
去和南風愜舜心。
從此他山千古重,
殷勤曾是奉徽音。
貞一來時送彩箋,一行歸雁慰驚弦。翰林寂寞誰為主,鳴鳳應須早上天。
一生判卻歸休,謂著南冠到頭。冶長雖解縲絏,無由得見東周。
零落殘紅倍黯然,
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
欲知此后相思夢,
長在荊門郢樹煙。
芳朽自為別,無心乃玄功。夭夭日放花,榮耀將安窮。
青松遺澗底,擢蒔茲庭中。積雪表明秀,寒花助蔥蘢。
貞幽夙有慕,持以延清風。無能常閉閣,偶以靜見名。
奇姿來遠山,忽似人家生。勁色不改舊,芳心與誰榮。
喧卑豈所安,任物非我情。清韻動竽瑟,諧此風中聲。
臨蒸且莫嘆炎方,為報秋來雁幾行。
林邑東回山似戟,
非是白蘋洲畔客,還將遠意問瀟湘。
書成欲寄庾安西,
紙背應勞手自題。
聞道近來諸子弟,
臨池尋已厭家雞。
荒山秋日午,
獨上意悠悠。
如何望鄉處,
西北是融州。
瘴江南去入云煙,望盡黃茆是海邊。
山腹雨晴添象跡。
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余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珠樹玲瓏隔翠微,
病來方外事多違。
仙山不屬分符客,
一任凌空錫杖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