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夜與戎琳殊三老僧對棋琳請作詩賦之
白布衫鞲時節新,嬌鬟豐口綺羅春。
滿城菡萏官同樂,午夜簫歌社降神。
繼晝尋棋三凈侶,聞燈堅坐一閑身。
不須強學行春客,兒女多應不要人。
白布衫鞲時節新,嬌鬟豐口綺羅春。
滿城菡萏官同樂,午夜簫歌社降神。
繼晝尋棋三凈侶,聞燈堅坐一閑身。
不須強學行春客,兒女多應不要人。
穿著嶄新時節感的白布衫,梳著嬌俏發髻、有著豐潤嘴唇的女子身著綺羅,如春日般明艷。滿城盛開如荷花般的燈火,官員與百姓一同歡樂,午夜簫聲歌聲相伴,社祭在迎神。白天過后又與三位清凈的僧人下棋,聽聞燈火聲靜靜坐著,我這一身清閑。不必勉強去學那些游春的人,兒女們大概也不需要我陪伴。
衫鞲:即衫袖。
嬌鬟:嬌美的發髻。
豐口:豐潤的嘴唇。
綺羅:有花紋或圖案的絲織品,這里指華麗的衣服。
菡萏:荷花,這里比喻燈火。
凈侶:指僧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在元夕夜。元夕即元宵節,是熱鬧的節日。詩人與三位老僧對棋,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安定時期,詩人有閑暇參與節日活動,同時又有自己獨特的消遣方式,在熱鬧中尋求一份寧靜。
這首詩描繪了元夕夜的熱鬧場景和詩人與僧人對棋的閑適生活。其特色在于將節日的熱鬧與個人的寧靜相結合,展現出獨特的生活情趣。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生動反映了當時的節日風貌和文人的生活狀態。
知公心似山堂石,誤落人間幾案間。今日風光已相負,看朱成碧未能還。
再領河堤節,三行海國春。吏人虔俎豆,父老愴車塵。百折風云地,諸艱社稷身。祇今渠畔柳,游客亦沾巾。
鴛瓦霜明,繡簾煙暖,和氣容與。云想衣裳,風清環佩,擁翠娥扶步。蓬山遠別,仙班知是,有客舊同儔侶。朅來到、人間又也,愛他相門榮遇。清秋菊在,小春梅綻,正是年華好處。酒滿瑤觴,歌翻金縷,莫放行云去。已隨夫貴,仍因兒顯,兩國看封齊楚。此時對、生朝聽我,卻稱壽語。
陶冠先生家海堧,玉作牙齒白且堅。非惟硬餅似刀截,左殽右胾咸能穿。一朝怪事發坐側,狂童酗酒步若顛。手揮山斧作貍舞,縱橫奮擊何喧闐。先生驚起急驅遏,眼花落井無由悛。當時月黑不辨色,誤落兩齒聲鏗然。先生大痛幾欲絕,吻角流血如流涎。掀呀口中開穴竇,唇腭一鼓風翩翩。譬之連城列埤垷,正陽雙玷功非全。咀華從此憚強勁,卻愛芳脆柔于綿。酒醺刺刺論世事,宮徵未必能清圓。東閭西井走相唁,先生便可總煩悁。跛足男兒尚節度,折臂刺史居臺躔。但得錦心繡腸在,何憂健翮難飛騫。先生聞之只大噱,誣辭奚用來如泉。柔存剛缺古所戒,昭晰不異明星懸。余生?迫與物忤,藉此為鑒期無愆。兩間分付妙不測,神奇臭腐相縈緣。但涉形形盡粗穢,縣解定屬虛無先。須知無趾別有趾,外累皆撥蟲能天。犢白人育寧足慮,禍福相倚誠幽玄。江城五月藕花發,花氣蒸雨濃如煙。且沽美酒對花飲,正有三百青銅錢。
百尺清流繞碧岑,黃塘遺老興何深。棹歌聲落紅蓮渚,蓬屋詩成古柳陰。剖粒自當輕萬戶,一絲終不換千金。騎鯨本是公家事,莫道漁翁秪姓任。
敗衣逐風散天花,破笠睨日邋遢斜。筍根樹果都吃得,修至幾時算到家。
山峰如馬浪如龍,巴雪消時春氣濃。萬里順流東到海,石頭城下合朝宗。
妖兒初下含元殿,天子仍居少陽院。諸藩從此擁連城,朝貢皆停事攻戰。岐王已去梁王來,長安宮闕生蒿萊。天目山前異人出,金戈雙舉風煙開。羅平惡鳥啼初起,犀弩三千射潮水。歸來父老拜旌旗,釃酒槌牛宴鄉里。擊裘駿馬驕春風,錦袍玉帶真英雄。詔書特賜誓終始,黃金縷字旌殊功。虎符龍節彤弓矢,后嗣猶令赦三死。盡言恩寵冠當時,天府丹書未逾此。摩娑舊物四百年,古色滿面凝蒼煙。天祐宰相署名在,尋文再讀心茫然。古來保族須忠節,受此幾人還覆滅。王家勛業至今傳,不在區區一方鐵。人生富貴知幾時,泰山作礪徒相期。行人曾過表忠觀,風雨斷蘚埋殘碑。
睡穩葉舟輕,風微浪不驚。任君蘆葦岸,終夜動秋聲。
板輿行樂處,鶴發盡鬖鬖。人子誰無母,劉家獨有男。諸孫嬉掌上,阿母度溪南。玉宇光連夜,顏酡酒半酣。
珠樹離離霞里看,晚風搖曳水云香。雞冠倒映生紅浪,鳳髓凝脂結茜囊。無數美人來入夢,有時遷客劈盈筐。碧桃玉女瑤池會,爭似湖中十八娘。
金樽銀榻毋輕辭,騁欲賞心宜及時。天地不仁芻狗耳,恣歡善惡孰論之。
扁舟憶昨上神京,知爾非徒利與名。先志未忘年尚少,義田應買議初成。族同公藝雖無及,制仿希文定可行。莫惜殷勤為久計,緘書早報慰深情。
行藏新白發,歲月舊青袍。又向江門去,秋風薜荔高。
終年想顏色,未有食頃忘。君寧不我念,苦畏冰雪妨。斯文百戰罷,閱士如堵墻。孰知五湖口,一葦可以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