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伯氏寄周秀實
相親即噓濡,相忘即江湖。事理去取間,情分乃異區。
周侯瑚璉器,晚乃擲道途。異書窺蔡叟,潛論發王符。
夜諷恒至卯,朝飯或逾晡。置之轉徙流,奈此臭味殊。
置之翰墨場,勇往無於菟。雖乏三寸舌,自保千金軀。
山巔富蔬菜,渚牙長菰蒲。屈曲一徑寬,于焉寄其孥。
非藥亦非餌,問君何歡娛。所樂麋鹿游,緇白初不渝。
我于聞道新,嚙肺方噬膚。喜翁新經過,已辦煮瓠壺。
我有甑中塵,翁無竹里廚。相見期一笑,良勝醉叫呼。
水花正充容,小??隨輕鳧。
相親即噓濡,相忘即江湖。事理去取間,情分乃異區。
周侯瑚璉器,晚乃擲道途。異書窺蔡叟,潛論發王符。
夜諷恒至卯,朝飯或逾晡。置之轉徙流,奈此臭味殊。
置之翰墨場,勇往無於菟。雖乏三寸舌,自保千金軀。
山巔富蔬菜,渚牙長菰蒲。屈曲一徑寬,于焉寄其孥。
非藥亦非餌,問君何歡娛。所樂麋鹿游,緇白初不渝。
我于聞道新,嚙肺方噬膚。喜翁新經過,已辦煮瓠壺。
我有甑中塵,翁無竹里廚。相見期一笑,良勝醉叫呼。
水花正充容,小??隨輕鳧。
彼此親近就會相互關懷,彼此疏遠就如同相忘于江湖。在事理的取舍之間,情分就有了不同的區分。周侯是可堪大用的人才,到晚年卻被棄于道途。他像蔡邕一樣能窺見異書,又像王符一樣能發表深刻的見解。夜晚誦讀常常到凌晨,早上吃飯有時過了午后。把他置于輾轉流離的境地,奈何他與世俗氣味不同。把他放在文壇,他勇往直前無所畏懼。雖然缺少能言善辯的口才,卻能自保千金之軀。山巔有豐富的蔬菜,水洲邊長出了菰蒲。有一條曲折而寬闊的小路,他在這里安置家小。既不是藥也不是餌,問他有什么歡樂。他所喜愛的是與麋鹿同游,黑白初心始終不變。我剛剛開始領悟道理,內心痛苦如嚙肺噬膚。高興您新近路過,我已準備好煮瓠的壺。我家甑中生塵十分貧困,您也沒有清幽的竹里廚房。期待相見時相視一笑,遠勝過醉酒后的狂呼亂叫。此時水花正柔美多姿,小魚跟著輕鳧游動。
噓濡:比喻同處困境,互相救助、關懷。
瑚璉器:比喻有才能、堪當大任的人。
蔡叟:指蔡邕,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博學好古。
王符:東漢思想家、文學家,著有《潛夫論》。
晡:申時,午后三點至五點。
於菟:老虎。
緇白:指黑白,比喻是非、善惡,這里指初心。
嚙肺噬膚:形容內心痛苦。
甑中塵:形容生活貧困,斷炊已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才被埋沒的現象,周侯這樣有才能的人到晚年仍未得到重用,處于輾轉流離的境地。詩人可能有感于周侯的遭遇,同時結合自己對道理的新領悟,寫下此詩寄給兄長,表達對周侯的贊賞和對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周侯才能的肯定和對其遭遇的同情,同時展現了詩人自己在聞道過程中的心境。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多種表現手法將人物形象和自身情感生動展現。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人才的重視和對人生哲理的思索。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萱草生北堂,顏色鮮且好。 對之有馀飲,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順心,豈在榮與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歲華老。 游子未能歸,感慨心如搗。
其 一 英雄在何處?氣概屬山家。 蟻布出入陣,蜂排早晚衙; 野花團部伍,溪村擁旗牙。 抱膝長吟罷,天邊日又斜。
其 二 避世忘時勢,茅廬傍小溪。 灌畦晴抱甕,接樹濕封泥。 乳鹿依花臥,幽禽過竹啼。 新詩隨處得,不用別求題。
日者真奇中,春風畫鷁行。 東山須繼起,南浦獨傷情。 越岸江山麗,都門祖道榮。 里閭高臥際,趣詔逐追程。
山光凝翠,川容如畫,名都自古并州。簫鼓沸天,弓刀似水,連營十萬貔貅。金騎走長楸。少年人一一,錦帶吳鉤。路入榆關,雁飛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風流。有儒將醉吟,才子狂游。松偃舊亭,城高故國,空馀舞榭歌樓。方面倚賢候。便恐為霖雨,歸去難留。好向西溪,恣攜弦管宴蘭舟。
木葉輕飛,乍雨歇亭皋,簾卷秋光。欄隈砌角,綻拒霜幾處,蓓深淺紅芳。應恨開時晚,伴翠菊、風前并香。曉來寒露,嫩臉低凝,似帶啼妝。 堪傷。記得佳人,當時怨別,盈腮淚粉行行。而今最苦,奈千里身心,兩處凄涼。感物成消黯,念舊歡、空勞寸腸。月斜殘漏,夢斷孤幃,一枕思量。
有誰念我、如今霜鬢,遠赴邊堠。……身在碧云西畔,情隨隴水東流。
不是這,下輩無禮,都緣是我,自家遭逢。
嘗思鵬海隔飛翻,曾得天風送羽翰。 恩比丘山何以戴,心同金石欲移難。 經年空嘆音書絕,千里常思道義歡。 每向江陵訪遺治,邑人猶指縣題看。
怪夜來南極,祥光炯炯中天。恰先借新春,暫留殘臘,為慶稀年。弟兄垂垂白發,愿年年輝映棣樓前。尊酒光搖□旭,爐熏細裊輕煙。詩書一脈繼青氈。五世喜家傳。憶京□橫經,天臺振鐸,往事悠然。回頭十年如夢,看園花灼灼幾春妍。爭似蒼蒼松柏,歲寒同保貞堅。
陶侃嘗出游,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詰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農植,家給人足。
天下奈何無可問,世皆如此有誰聽。 為儂指點春知處,惟有垂揚眼獨青。
在象數前鐘鼻眼,出囂塵外鑄形模。 傳香到手親曾見,全勝人看博古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