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寇即事十二首 其五
草暗迷人跡,山空答履聲。
夜眠溫石去,朝爨束薪行。
骨肉長嬉笑,交朋每送迎。
回思無事日,已恐是前生。
草暗迷人跡,山空答履聲。
夜眠溫石去,朝爨束薪行。
骨肉長嬉笑,交朋每送迎。
回思無事日,已恐是前生。
荒草遮蔽使行人蹤跡難辨,空曠的山間回應著腳步聲音。夜里睡覺帶著溫熱石頭取暖,早上起來還要去收集柴薪。親人之間常常歡笑嬉鬧,朋友也總是迎來送往。回想起太平無事的日子,恐怕那已經是前世的事情了。
避寇:躲避賊寇。
爨(cuàn):燒火做飯。
束薪:捆扎柴草。
此詩創作于詩人躲避賊寇期間。當時社會動蕩不安,百姓為躲避戰亂四處逃亡。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下,經歷著艱苦的生活,由此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躲避賊寇生活的感受和對往昔太平的懷念。其特點是通過細節描寫展現生活,情感真摯動人。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動蕩下百姓的生活狀況。
三載征蠻府,天涯笑語溫。晨昏欣共數,冷暖不須論。話舊成塵影,籌邊驗淚痕。相期崇令德,努力念師門。
長文拖沓水無油,老嫗誦經人盡愁。聞道有碑稱沒字,一言不著得風流。味同嚼蠟厭浮詞,波淺流孱故弄姿。不見大江東出峽,蒼蒼莽莽自雄奇。條分縷析辨芒毫,破偽存真筆似刀。不學庖丁解牛術,弩張劍拔浪稱豪。
午枕夢游仙,身到蓬萊境。何事鶯聲囀綠楊,剛把人驚醒。乘興對琴尊,寄傲吟光景。繞舍清陰映遠岑,香篆槐堂靜。
看綻燭花雙蒂,吐瓣人剛到。羅幃笑揭聲還悄。悄悄問檀郎,為儂懊惱。漏盡了。怎和衣、枕頭歪靠。忙相抱。檀郎輕笑。試向卿卿道。如年永夜銅壺杳。聽來偏錯,故將人攪。未天曉。明朝細和伊表。
蹋雨敲門覓季夷,襞箋同和仲高詩。回思五十年前事,恰似今宵夢里時。
晦翁曾見嘆支離,老死禪門自不知。蓋腳遮頭論學業,寧憂雙眼會潛窺。欲知儒術異禪宗,只在公私小大中。讀罷遺言三兩段,廢書高臥便能通。
碧玉無消息。訝相逢、天然傾國。對試新茶,是翠羽銜來,歐家春色。漫買胭脂傳富貴,淡抹處、蠃兒染出。認花光葉影迷離,蜂藏蝶覓。湖山曉清寂。愛垂楊掩映,露華同浥。隔疏欞誰見,窗紗自碧。金谷前身應記取,壓多少、紅妝舊識。逗相思、無語風前,蘭心脈脈。
石蹬躡高危,仰見日觀峰。赤丸涌滄海,星河淡遙空。天雞發先唱,聲落野雞中。俯視群山巔,風色初冥濛。
插架牙簽勝石渠,蕓香百合辟蟫魚。一瓻擬就先生借,補讀生平未見書。
一陪鸞鳳入仙臺,四見薰風舞禁槐。自笑平生無夢到,那知今日以身來。紫宸朝退曉光寒,百吏奔曹一吏閑。便可云卿稱散秩,柰何名籍尚人間。
雁和霜咽。近作江南客。髡柳不堪人再折。一帶隋堤窗窄。風風雨雨天涯。錦帆何處人來。輸與閨中夜卜,明朝燈火清淮。
曉起仍行邁,征途一夢新。雁低如有信,馬急似無塵。青訝山長雨,黃疑柳自春。此身從袞袞,奔走豈由人。
塞草汀云護玉鞍,連天花落路漫漫。如今卻憶當時健,下馬題詩不怕寒。
冬山忽如睡,巖壑謝春菲。雨雪倦行役,羸馬慘不肥。連朝歷巑岏,早旭迷夕暉。山水非不佳,所苦筋力微。村舍倚山麓,鐙透白板扉。心急路轉迂,暝踏行人稀。雞犬已高臥,羊牛久來歸。終南有茅屋,惓念素心違。
長城血戰窟曾腥,百二雄?不在扃。安得將軍奮猿臂,生擒老上搗龍庭。絲綸遠大承皇祖,爵祿分明點客星。借問東南多竹箭,君王親發為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