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魯卿再和復用前韻奉酬 其一
上謁軍門宜杖策,誰為兵家分主客。猛將翻乘下瀨船,幽人退整登山屐。
山泉聞似百花潭,山曲盤回十里巖。丘壑夔龍人太息,那將捷徑比終南。
吾邦舊事論三癖,佳處還堪記游歷。深譏表餌誤朝廷,急賛烝嘗安廟室。
避地來居水遶村,鳧鹥哺子竹生孫。苜蓿堆盤從野食,人愛當年二千石。
上謁軍門宜杖策,誰為兵家分主客。猛將翻乘下瀨船,幽人退整登山屐。
山泉聞似百花潭,山曲盤回十里巖。丘壑夔龍人太息,那將捷徑比終南。
吾邦舊事論三癖,佳處還堪記游歷。深譏表餌誤朝廷,急賛烝嘗安廟室。
避地來居水遶村,鳧鹥哺子竹生孫。苜蓿堆盤從野食,人愛當年二千石。
去軍營拜見將領應持著馬鞭,可誰能為兵家分清主客。勇猛的將領反而乘坐著下瀨船出征,隱居的人則回去整理登山的木屐。聽聞這山泉就像百花潭的水一樣,山間小路盤繞在十里長的山巖。像夔龍一樣有才能卻隱居山林的人讓人嘆息,怎能將隱居當作謀取功名的捷徑。我們家鄉過去有三件奇事可談,美好的地方還值得記錄游歷。深刻地譏諷用丹藥誤國的行為,急切地贊同祭祀以安定宗廟。躲避戰亂來到水繞的村莊居住,野鴨和鷗鳥哺育幼鳥,竹子生出新筍。盤中堆著苜蓿,就著粗茶淡飯,人們懷念當年有賢能的地方官。
上謁:前往拜見。杖策:執鞭,指驅馬而行。
下瀨船:一種用于水戰的快船。
幽人:隱居之人。登山屐:登山時穿的木鞋。
百花潭:在四川成都西郊,杜甫曾在此居住。
丘壑夔龍:指有才能卻隱居山林的人。夔龍,相傳為舜的二臣,夔為樂官,龍為諫官。
終南捷徑:指以隱居為手段,謀取官職。
三癖:具體所指需結合當地典故,這里泛指家鄉的奇事。
表餌:指道士進獻給皇帝的丹藥,古代有些皇帝迷信丹藥,認為可延年益壽。
烝嘗:本指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
鳧鹥:野鴨和鷗鳥。
苜蓿:一種野菜。二千石:漢代郡守俸祿為二千石,后泛指地方官。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一個有軍事活動、朝廷存在一些弊端的時期,詩人可能因戰亂等原因選擇隱居鄉村,在這種背景下創作此詩,表達自己對時事的看法和對生活的感受。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時事的關注和對隱居生活的態度。它的特點是將軍事、隱居、鄉村等不同場景融合,通過對比和用典豐富內容。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沙磧秋高苑馬肥,哀笳一曲塞云飛。 南都兒輩應相念,過盡征鴻猶未歸。
圣主崇文教,層霄降德音。尊賢澤既厚,式宴寵逾深。 復有夔龍相,良哉簡帝心。得人惟邁昔,多士諒推今。 書殿榮光滿,儒門喜氣臨。顧惟誠濫吹,徒此接衣簪。
萬籟寂無聲。衾鐵稜稜近五更。香斷燈昏吟未穩,凄清。只有霜華伴月明。 應是夜寒凝。惱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關情。起看清冰滿玉瓶。
西風解事,為人間、洗盡三庚煩暑。一枕新涼宜客夢,飛入藕花深處。冰雪襟懷,琉璃世界,夜氣清如許。刬然長嘯,起來秋滿庭戶。 應笑楚客才高,蘭成愁悴,遺恨傳千古。作賦吟詩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闌干,微云河漢,耿耿天催曙。此情誰會,梧桐葉上疏雨。
珠簾寂寂。愁背銀缸泣。記得少年初選入。三十六宮第一。 當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長門。又是羊車過也,月明花落黃昏。
雨過芙蕖葉葉涼,摩挲短發照橫塘。一行歸鷺拖秋色,幾樹鳴蟬餞夕陽。 花側畔,柳旁相,微云澹月又昏黃。風流不在談鋒勝,袖手無言味最長。
青林雨歇,珠簾風細,人在綠陰庭院。夜來能有幾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寶釵無據,玉琴難托,合造一襟幽怨。云窗霧閣事茫茫,試與問、可杏雙燕。
鶯蝶太匆匆。惱殺哀翁。牡丹開盡狀元紅。俯仰之間增感慨,花事成空。 垂柳綠陰中。粉絮濛濛。多情多病轉疏慵。不是東風孤負我,我負東風。
寒意方濃。暖信才通。是晴陽、暗拆花封。冰霜作骨,玉雪為容。看體清癯,香淡佇,影朦朧。孤城小驛,斷角殘鐘。又無邊、散與春風。芳心一點,幽恨千重。任雪霏霏,云漠漠,月溶溶。
鐘磬冷冷夜未央。梨花庭院月如霜。步虛聲里拜瑤章。 紫極清都云渺渺,紅塵濁世事茫茫。未知誰有返魂香。
花事淺。方費化工勻染。墻角紅梅開未遍。小桃才數點。 人在暮寒庭院。閑續茶經香傳。酒思如冰詩思懶。雨聲簾不卷。
桂棹悠悠分浪穩,煙幕層巒,綠水連天遠。贏得錦囊詩句滿,興來豪飲揮金碗。 飛絮撩人花照眼,天闊風微,燕外晴絲卷。翠竹誰家門可款?艤舟閑上斜陽岸。
日暖煙輕,竹梢映、花陰凌亂。微風皺、池光青碧,綠楊垂岸。艷杏墻頭紅粉,幽蘭砌下飄香暖。稱邀賓、明日去尋芳,頻歡宴。 光景速,渾如箭。醉夢里,春強半。且花前莫厭,玉杯頻勸。一枕游仙方警悟,浮名自笑猶縈絆。醉揮毫、付與雪兒歌,嬌鶯囀。古詩:“麗詞付與雪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