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鄭宣撫三首 其二
凜凜風霜鎮玉關,文經武略自優閑。
蟠胸浩氣吞云夢,蓋世英名重泰山。
憂國屢形詩句里,折沖長在笑談間。
四川父老攀依切,猶問牙檣幾日還。
凜凜風霜鎮玉關,文經武略自優閑。
蟠胸浩氣吞云夢,蓋世英名重泰山。
憂國屢形詩句里,折沖長在笑談間。
四川父老攀依切,猶問牙檣幾日還。
你威風凜凜如風霜般鎮守著邊關,文韜武略都顯得從容悠閑。胸中浩然正氣能吞下云夢大澤,蓋世英名比泰山還要沉重。你憂心國事多次表現在詩句里,制敵取勝常常在談笑之間。四川的父老鄉親殷切挽留,還在問你何時乘船歸來。
凜凜:威風、嚴肅的樣子。
玉關:玉門關,這里泛指邊關。
文經武略:指治理國家的軍事和政治才能。
蟠胸:充滿胸膛。
云夢:古代云夢澤,泛指廣闊的地域。
折沖:制敵取勝。
牙檣:桅桿頂端飾有象牙的船,這里指官船。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鄭宣撫鎮守邊關,有卓越的文韜武略,深受百姓愛戴。當時四川地區可能面臨一定的局勢,鄭宣撫在當地有重要影響力,詩人創作此詩表達對他的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鄭宣撫的才能與功績。其特點是語言豪邁,形象鮮明。展現出鄭宣撫在邊關的重要作用和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體現了此類送別詩對人物的褒揚特色。
壞垣欹徑野花幽,肅肅靈祠祀武侯。紅飯一盂村賽晚,黃桑千樹廟門秋。壁間畫妓遺巾幗,山下征人役馬牛。太息高麾游渭上,誰都天末大星流。
接廬栽破一區云,引瓞捫林畫處分。三徑無資偏愛汝,丈人才力豈堪云。
雨洗秋容澹,江含霧氣深。候蟲依井徑,歸燕拂檐陰。庾信江南賦,靈均澤畔吟。正愁聞古調,諷誦重兼金。涼風起蘋末,落葉灑衣裳。物色悲行客,乾坤入戰場。參軍髯尚短,太尉足何香。忽聽吟梁甫,懷人意甚長。
雨花臺畔乍停車,重睹青鸞下玉除。大府賓僚迎獨坐,中原豪杰避前驅。云飛雒邑朝巡外,雪滿梁園夜燕馀。屈指內廷徵異績,門人誰薦治安書。幾年方岳借雄才,奕葉龍章漢殿來。帝寵驟移中執法,軍容初建大行臺。戈鋋掩映崤陵日,鼓吹喧傳洛水雷。小隊云中尋二室,何人詞筆競鄒枚。
瑞竹初生每覺長,分岐共簳出宮墻。普天無限成林地,故產皇家是吉祥。
盡日鉤簾坐,風光亦復佳。鳥棲云護竹,人靜月橫階。對酒忘羈旅,翻書遣老懷。時時學吳詠,自擊隱居釵。
前路風忽忽,征車寂不發。一出故鄉來,回頭望城闕。不見鄉中人,但見鄉中月。
春日木蘭舟,春風行箭流。一灣之字木,來去耐夷猶。近岸疑無路,過橋別有邱。人文當日盛,于此溯源頭。
七百年來掩塵土,石與大夫俱氏古。大夫何許人?乃是紫虛仙人四世孫。宅在梅州州北門。眼前不見大夫宅,止見大夫下馬石。石立宣和之四年。大夫手鑄鎮宅錢。古錢出土銅銹紫,留與后人知宅址。錢鑄何年石能語,此石不刻黨人碑,又不貢筑艮岳兼花移。大夫五馬何逶迤?留題七星巖石方來歸。大夫歸來立石日,天子尚未蒙塵時。當國者誰蔡太師。吁嗟時事已可知。大夫下馬心應悲,朝更代改宅何有?大夫名在馬骨朽。惟有此石長不刓,大書深刻苔花寒。摩挲欲具袍笏拜,當作到氏奇礓看。
摩笄山前風日凄,代人猶自說當時。寶符藏地今安在,知愛男兒愛女兒。不禁奸邪禁古書,至愚應不至秦愚。生前遺臭熏千古,不待沙丘混鮑魚。地能埋死不埋愚,黔首不愚秦自愚。胡亥一愚愚到死,卻將法令罔詩書。李斯相秦留逐客,要使英雄六國無。豈料滅秦開漢者,只消閭左一聲呼。大樹參天十畝云,萬年直欲蔭乾坤。指頭小鳥來施糞,糞盡桐枝死到根。老瞞兇焰欲燒天,江左孫郎又少年。識得左軍真帝胄,可能三顧不幡然。漁陽動地鼓鼙聲,虢國秦封斗粉城。誰為馬嵬同駐馬,莫隨玉輦向西行。孤寒八百望崖州,恩怨分明未是仇。但使君心合君子,不須憎李自憎牛。
不待精神契,惟憑頰舌求。莫年薦燕客,差勝似穰侯。
秋乍霽。涼飆劃破云翳。閒邀夜色賞秦淮,淡蟾在水。六橋不隔柳蒼蒼,煙光搖蕩眉際。畫樓外,重徙倚。綠漪兩槳須記。興亡漫說六朝山,燕還舊壘。帝城客去晚潮回,華年空嘆彈指。軟塵聚首似夢寐。莽東西、琴劍千里。見了若添離思,向飛螢、岸曲停杯。相對收拾余歡,笙歌里。
榨頭春酒響潺潺,壚下黃翁寢正安。夢入平陽舊池館,隔花螭口吐清寒。
水沒方城蔓草肥,司空舊第滿斜暉。人亡劫火群書散,屋老秋風一劍飛。廣武勛名憐寂寞,式乾諫事記依稀。如何少目《鷦鷯賦》,卻到封侯不解歸?
城隅曲水放蘭舟,乘興名園作勝游。咫尺樓臺云霧滿,一天風雨隔丹丘。泥滑溝塍水自喧,筍輿扶上渡頭船。今朝多少游山興,都付松煙染畫箋。長天暝色近黃昏,遠樹低迷認水村。欸乃聲中吟未穩,輕橈如箭過青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