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瑞香于四明
錦樹團欒海角州,移春檻里見風流。
兩三翠蓋張前面,千百香囊綴上頭。
絕代紅梅相對好,妒人山麝莫來休。
衰翁若被兒童問,入眼還曾有此不。
錦樹團欒海角州,移春檻里見風流。
兩三翠蓋張前面,千百香囊綴上頭。
絕代紅梅相對好,妒人山麝莫來休。
衰翁若被兒童問,入眼還曾有此不。
在海角的州郡,瑞香花如錦繡的樹團簇在一起,在移春的花檻中盡顯風流姿態。前面有兩三片翠綠的葉子如傘蓋張開,枝頭綴滿了千百個如香囊般的花朵。它和絕世的紅梅相互映襯格外美好,那讓人嫉妒的山麝就別再來了。我這老翁要是被兒童問起,見過這么美的花嗎,我該怎么回答呢。
團欒:團聚、簇擁的樣子。
移春檻:一種可移動的花檻,用來移栽花卉。
翠蓋:指瑞香的綠葉。
香囊:比喻瑞香花。
山麝:麝是一種動物,這里可能指帶有麝香味的東西,也可能象征嫉妒美好的事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得瑞香于四明’可知,詩人在四明這個地方得到瑞香花后創作此詩。當時詩人看到瑞香花的美麗姿態,心生喜愛,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瑞香花的美麗。其突出特點是描寫細膩,通過多種意象和表現手法展現瑞香花之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銳捕捉和詩意表達。
百萬長驅入戰塵,幾人能保去時身。古來戰將知多少,盡作青青塞草春。
北平曾記寫疏時,黃帕親封下赤墀。三十四年薄宦客,一千七眾講經師。藍堆山續開皇詔,仙掌茶抽谷雨旗。鬼斧神工仍七日,直教重勒玉泉碑。
良會秋將盡,維舟日尚長。江山瞻節鉞,草木被文章。海國從無凍,絺衣未覺涼。殘陽移嶺外,新雁度洲旁。西北雙流合,參差萬幕張。倚窗杯在手,對菊月橫床。冷艷依人淡,寒英入座香。堆盤疑積雪,拂檻欲凝霜。珍重高賢贈,蒼茫逸思狂。興馀仍秉燭,風定更聞榔。歸路吟清句,懷中有夜光。
五嶺地炎蚤解冰,西山積雪看消零。幾多柳眼懸珠淚,無數花紋點畫屏。瓦屋漸镕檐溜白,瓊瑤才散山容青。杜門正學袁生臥,泛艇誰來訪草亭。
蘚砌迎煙渚,花開忽滿株。春風吹爛漫,如展蜀川圖。
糟丘忽漫出芙蕖,卻向壚頭粉靨舒。含態含嬌情不一,似曾相識馬相如。
便便滿腹貯詩書,狗監何人薦子虛。半世一官供偃蹇,群公極力藉吹噓。莫辭去佐芙蓉幕,猶勝閒乘觳觫車。文雅風流府中望,它時合在玉堂居。莫嗟骨相未封侯,美惡窮通本不侔。文似陳琳須草檄,賦如王粲好登樓。時平上幕宜多暇,酒賤清歡亦易謀。荔子丹時簪末利,可能無句寄中州。
挨了清和時節,再逢上巳佳期。江有夜潮重至浪,春似吳蠶未盡絲,此情人自知。花落還應晚落,燕歸卻也遲歸。更好流觴醒更醉,不信東風喚不回,那須啼子規。
拂柳風輕,繞橋水澹,小舟放棹瑤池畔。東湖景色四方無,長堤碧樹連銀漢。品茗花間,觀魚曲岸,遙聞白鷺聲聲喚。廿年難寫此時情,明朝別去兩分散。
夫子原尊魯,登茲意轉深。野龍偏斗血,爐火自銷金。日色旁虹珥,松根滿枳林。憑誰通帝座,洞達萬方心。
制作仍匡輔,隆平業故尊。遺編窺品節,流涕憶精魂。靈鳥墟周甸,游麟吊魯門。太丘吾所畏,此道雅應存。
雉驕有擅澤,雞雄亦專棲。乘人肆桀傲,未異雉與雞。虛張盡客氣,不知墮危機。雉驕或登俎,雞雄亦為犧。嗟爾桀傲子,不戒將安之。
本無謀略強談兵,每愧臨邊病未能。筋力豈知猶可喜,一鞍千里到江陵。
嘉幽蘭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華斐斐兮麗景。風徘徊兮流芳。皇天兮無慧。至人逝兮仙鄉。天路遠兮無期。不覺涕下兮沾裳。
崇樓俯河上,閒寄百年身。白社聯吟侶,黃堂佐績人。笏山寶遺著,渤海富藏珍。齊魯歸來后,翛然共隱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