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臺
崛起扶劉氏,兼資將相才。
臣心雖自切,天命若為猜。
古壁空遺像,荒榛只舊臺。
斯人今不見,落日更徘徊。
崛起扶劉氏,兼資將相才。
臣心雖自切,天命若為猜。
古壁空遺像,荒榛只舊臺。
斯人今不見,落日更徘徊。
(此人)奮起輔佐劉氏,兼具將相之才。臣子內心雖然急切盡忠,可天命卻讓人難以捉摸。古老墻壁上只空留著他的遺像,荒草中只有那舊時的書臺。如今再也見不到這個人了,只有落日還在徘徊。
崛起:奮起。
兼資:兼具。
切:急切。
若為:怎堪,難以。
荒榛:荒草。
具體創作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憑吊古跡時,聯想到歷史上輔佐劉氏的賢才,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和自身感慨而創作。或許當時社會也存在一些人才不被重用、命運無常的情況,引發詩人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緬懷歷史人物,感慨天命無常。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荒涼之景抒滄桑之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碧云愁望夕陽西,好景無因與啜醨。霜雨滿林黃欲盡,愧君書后不多題。
天香亭下影婆娑,四畔高林結綠蘿。云外飛仙不曾見,唯應翠樹閱人多。
天畔移孤枕,峰頭臥五城。銀河垂地落,珠斗近林橫。閩越蒼煙合,蓬萊碧草平。未須愁罔兩,中夜火輪生。
山人七十瞳如畫。手種青蔬田幾罫。不愁瓦缽但藏云,卻詡衡門堪過夏。開襟信有風無價。勸我長筇日日把。何知人世有陶詩,南山只在窗牖下。
螺湖石屋江水平,大船小船滿東津。舉罾出魚輒數十,落日光射金鱗鱗。楓橋煙起新酒熟,共穿小魚飲西鄰。大魚雖肥且勿食,明朝賣與城中人。
五十馀年事,都將作夢看。早方磨鐵硯,老遂葬桐棺。蟻結途方戒,駒馳歲已闌。山前一片石,讀者為悲酸。
驚風翻河漢,鶉首麗泥涂。吾衰將焉托,愁絕付摧枯。
嚴親兵亂久相違,親歿殊方骨未歸。苕水殯時先友盛,麥舟遺后故人稀。已于名教能關系,況有文章為發揮。此別會成遷葬計,免教空望白云飛。
元賞無關好事家,嚴中取鑒意微奢。摩挲朗玉靈人氣,指點微斑辨土花。水寫湘函晴作雨,香凝蕓架夜生霞。難消兩腋清風甚,又煮寒泉點碧芽。
客夢驚霜露,鄉程入渺冥。地連霞嶠赤,天接海門青。澗藻充新鼎,碑苔蝕舊銘。秋墟滿狐兔,何處筑思亭。
蓓蕾微傳春信真,幾回夢想玉精神。不知月落參橫處,猶有孤眠惆悵人。
隔林遙見起人煙,林畔鶯聲似管弦。何處貌將歸畫府,杏花榆莢曉風前。
山外情知更有山,幾多突兀共巑岏。一從夢到天壇后,轉覺丘陵不足看。
枕畔聞啼鳥,覺來春思閒。行藥過石壁,倚檻望云山。館閣繆通籍,林園深閉關。殷勤謝知舊,頻遣惜朱顏。
人生才食頃,何處分好弱。刑獄即道場,筦庫有真樂。故紙終日翻,毛錐幾年閣。百函無力致,諸公誰說著。今承學校乏,頗訝名字錯。宿業豈無戀,得冶不敢躍。骨肉遠難俱,囊裝貧易縛。師儒要好手,老大良非腳。戛盡識羹空,抽窮知繭薄。后生端所畏,人材若為作。豈唯嘲孝先,更恐困有若。行路固知難,得地幸不惡。柳拖千丈絲,山集五色雀。絳紗諒無有,苜蓿聊可嚼。況聞豆積嶺,中有不死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