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復作文房四物詩因用其韻 其二
琢就陰崖骨,良工用意勤。
沼心初受水,鏡面已生云。
自比珪璋質,能成翰墨勛。
千金酬重價,端石世傳聞。
琢就陰崖骨,良工用意勤。
沼心初受水,鏡面已生云。
自比珪璋質,能成翰墨勛。
千金酬重價,端石世傳聞。
把產自陰崖的石頭雕琢成硯臺,技藝高超的工匠用心又勤勉。硯池剛開始注入水,硯面就像生出云霧一般。它自比美玉般的質地,能成就書寫的功勛。人們愿出千金高價來酬購,端石硯臺聞名于世。
琢:雕琢。陰崖骨:指產自陰崖的石頭,這里指制作硯臺的石料。
沼心:硯池中心。
珪璋:兩種貴重的玉器,比喻高尚的人品或美好的事物。
翰墨勛:指在書寫、創作方面的功績。
端石:端州(今廣東肇慶)所產的石頭,是制作硯臺的優質材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文房用具受到文人重視,工匠們在制作文房四物上技藝精湛,詩人看到精美的端石硯臺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端石硯臺。其突出特點是對硯臺的制作、質地和價值進行了細致描述。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文房用具的關注和審美。
僧舍孤衾寄此情,莊生夢破曉鐘聲。浮漚蹤跡原無定,惆悵西風一夜清。
晚歲相因依,恩緣豈微細。詩卷隔歲看,殷勤續題字。頑石閱頹波,昨味了不異。悠悠防日損,汲汲恐失志。綢繆五交外,僮仆見真意。作歡未渠央,已復感離思。跬步爭滑坡,遑暇顧違世。瑣瑣恩怨空,心光炯初地。東坡別季常,貽詩寓微詣。各期檢缺失,黽勉別后事。端有真不滅,文字特馀寄。
好惡豈不察,鑿垣植蒿蓬。而此庭前菊,鋤灌少人工。此物抱至潔,有似楚兩龔。留香待嚴凜,意與烈士同。糞土笑伯始,金錢鄙鄧通。千載一元亮,舍此將安從。
小窗日影轉悠悠,卷盡殘書卻到頭。香茗半甌輕列鼎,好詩千首勝封侯。朱弦無復人三嘆,白璧空慚我屢投。酒好但宜供客醉,癡兒可忍換涼州。
心王若解依真智,一切有無俱遣棄。身隨世流心不流,夜來眼睡心不睡。天堂地獄總無情,任運幽玄到此地。
相見靨雙嫣,紅洗秋妝晚更妍。誰畫長眉青入鬢,連娟,難得天然是偶然。移近晚晴邊,微襲秋衣淡淡煙。欲問經年多少恨,無言。修到天憐可自憐。
軋軋繰車草屋低,新篁帶籜出檐齊。鶯雛未省逢人避,直向路傍花上啼。
巫山秀色碧崔嵬,客子行舟望楚臺。行云行雨幾朝暮,不見臺前神女來。
斗草事空猶昨日,惜花心在又明年。
半嶺籃輿小駐肩,眼中已覺渺云煙。山頭更盡無窮境,非是人間別有天。
識樂眾生樂,緣繩枉走作。智樂菩薩樂,無繩亦無縛。若有發心者,直須學無作。莫道怕落空,得空亦不惡。見礦不識金,入爐方知錯。
城南朝士千觴地,四十年來自可驚。聊爾閒蹤成故實,黯然影事隔平生。荒丘客去苔綦合,老屋僧殘夕照明。我亦逡巡馀夢到,強隨題句若為情。
不于蝸角更稱兵,放下諸緣即太平。但有千篇足傳世,不須二頃可謀生。盤餐粗糲圣賢事,門巷蕭條千古情。緩炷爐熏引輕吹,道人心念一絲橫。
平生抱耿介,四海寡朋交。凄其九日至,頗感顏發凋。無酒醒對菊,風味乃更高。誰識此時情,白云行遠霄。地主有佳餉,得之良已勞。而我適邂逅,赴飲如沃焦。永言大化內,朽質非所陶。惟有飲美酒,一醉可千朝。
托命孤芳,剩十年魂夢,長繞伊行。小廊回處,鳳城西畔,幾回燭底,仔細秋妝。當時一笑天能妒,便拚斷、故國遺香。枉斷腸,寒畦生事,檢點苔荒。移根瘦損堪傷,更一枝輕折,長惹思量。舊塵在眼,只馀清淚,佳期注腳,偏是斜陽。人間原有相逢事,漫羞暈、憔悴容光。正夜長,背燈添影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