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蒲大受書懷十首 其三
世業工看卷,天資拙治生。
吏曹容小隱,廩祿代深耕。
痛飲中賢圣,高吟適性情。
妻孥隨我慣,自不厭藜羹。
世業工看卷,天資拙治生。
吏曹容小隱,廩祿代深耕。
痛飲中賢圣,高吟適性情。
妻孥隨我慣,自不厭藜羹。
家族的傳統是擅長讀書,天生不善于經營生計。在官府中做小官也算是一種隱居,俸祿可以替代耕種所得。暢快飲酒能體會到酒中的妙處,高聲吟詩可抒發性情。妻子兒女跟著我習慣了,自然也不嫌棄粗茶淡飯。
世業:家族世代相傳的事業。工:擅長。
拙:不擅長。治生:經營生計。
吏曹:官府中掌管文書的小吏。小隱:舊時指隱居山林之外,在市朝作官。
廩祿:俸祿。深耕:指從事農業生產。
中賢圣:指飲酒達到一定境界,能體會到酒中妙處。
妻孥:妻子和兒女。藜羹: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蒲大受與作者相熟,二人有詩歌唱和。作者可能處于仕途平淡階段,生活并不富裕,但能安于現狀,在這種心境下創作此詩回應蒲大受。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不慕名利、堅守自我的形象,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一種常見的生活追求和精神境界。
阡陌周旋約已成,
妓圍才合更渝盟。
宴安有毒君休戀,
亟為蒼生決此行。
千古桃源記問津,
奇傳晉代捕漁人。
后人要覓前人景,
未審桃花肯復春。
獨游泉上寺,篁翠雜衣涼。
灌木吟山路,春禽向夕陽。
禪房深晚秀,空谷靜天香。
坐對雙溪水,濠梁辨未忘。
何處新詩念舊裁,忽傳尺素傍愁開。幾瞻嶺外云邊樹,猶記尊前月下杯。泉石祇懷尋壑侶,風波寧有濟川才。于今夜夜看南極,遙見光華入望來。
五嶺群峰萬疊高,思鄉無奈寸心勞。吟邊桂樹非南國,夢里梅花似法曹。每愧登仙追景倩,空懷縱壑頌王褒。十年自歷羊腸遍,牢落風塵一敝袍。
藩車容裔。挺挺風流追兩地。
粲斗分星。詩句當年汗簡青。
疏簾披繡。共看橫云晴出岫。
新月如鉤。來照瓊彝醉小樓。
歸途過黃河,一葉大如掌。
颼飗西南風,飽帆蕩雙槳。
船小墮帆側,高低任俛仰。
舟如瓢水盈,閃閃浮甕盎。
激水雪崩騰,珠花迸衣上。
駛急穿橫流,洶洶作怒響。
回首過來處,低云接沆漭。
古戍饑烏集,荒城野雉飛。
何年劫火剩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龍堆。
玉帳空分壘,金笳已罷吹。
東風回首盡成非,不道興亡命也,豈人為。
夢里流鶯囀。喚起春人都倦。
砑箋莫漫去題紅,雨絲風片,簾幕晚陰捲。
碧云冉冉遙山展。去也無人管。
便尋畫篋螺黛,可堪路隔天涯遠。
草芽徑淺春還。
海棠風信猶寒。
香雪飄時紅染。
一雙輕燕。
穿花只管呢喃。
往者左司公,會作荊州牧。君時雖從行,所志惟圣讀。
今焉去為吏,與昔當異躅。試以身所經,參之耳曾熟。
直道多不容,枉道夫豈可。直道誠忤人,枉道還喪我。
如君直有馀,為計亦多左。而我枉未能,若為逃轗軻。
君搴澧之蘭,我擷沅之茝。邂逅桃花源,一笑若相待。
那知青草湖,追隨復連載。南浦問何邊,冰溪復安在。
秋風到嶺海,萬木暗蕭疏。
水落江涵石,云收天太虛。
同我好舟儔,乘潮縱所如。
忽忽東山外,窺出銀蟾蜍。
天光與水色,萬里燦瓊琚。
行樂復行樂,浩歌清有馀。
長篴悲遠風,短簫翻采蕖。
夜半潮既平,追歡尚紆徐。
豈不懷歸棹,感君意勤渠。
五朝際遇諸家少,四葉封崇一品榮。
不似鶯花貴公子,宛然螢雪老書生。
交游綠野舊賓客,濡染滄洲賢父兄。
吾老埋辭失之約,馀哀翻入薤歌聲。
廝撲場中作斷交,
拳來趯去不相饒。
誰知用盡平生力,
卻傍被人奪錦標。
靈壑有冬榮,幽人時晏出。
天物無孤清,閑情自相匹。
徘徊度飛鳥,乘凌俯落日。
虛曠斷不窮,丹碧絢非一。
夕宿抱馀爽,各言紛欲悉。
豈無濠上情,言眺雙徑逸。
神晤遺形區,于焉記良昵。
松林下,道士家。山門野水養蛤蟆。一坡芳草濃于繡,綠葉黃英紫白花。
石植婢,今永歸。流輩雙鬟似汝稀。聰明不負曾聞道,臨沒從容索賜衣。
石榴婢,無美顏。烹茶研墨侍東山。新詩書誦夫人句,白骨幽墳喚不還。
石榴婢,花優曇。七年銀燭侍清談。七年已抱五年病,舍利舁床聽小參。
蘆花白,荷葉殘,千里斜陽遠近灘。白頭翁已無拘束,獨立枯枝對晚瀾。
春云澹,明月斜,東風初綻碧桃花。翠禽不解相思苦,占定乾坤一樹杈。
木葉下,江水寒,江水蒹葭一半干。雁行落處無人到,變態惟從畫里看。
青青草,灼灼花。一枝開近玉鉤斜。東風流水千年恨,一片嬌魂化彩霞。
西王母,怡妙顏。漢宮春夜降云仙。開花結子三千歲,誤我懷君一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