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峽
一洗干戈眼,舟穿亂石間。
不因深避地,何得飽看山。
江潰重圍急,天橫一線慳。
人言三峽險,此路足追攀。
一洗干戈眼,舟穿亂石間。
不因深避地,何得飽看山。
江潰重圍急,天橫一線慳。
人言三峽險,此路足追攀。
戰亂平息,我眼前一片安寧,乘船穿行在亂石之間。若不是為了避世隱居,哪能如此盡情地欣賞山間美景。江水沖破重重阻礙,湍急洶涌,天空仿佛被擠壓成狹窄的一線。人們都說三峽險峻,這大藤峽之路也足以與之媲美。
干戈:指代戰爭。
避地:指躲避戰亂而隱居。
慳:狹窄。
追攀:指與之媲美。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一洗干戈眼”推測,當時可能是戰爭剛剛結束,社會趨于平靜。詩人或許是為了躲避戰亂來到大藤峽,在乘船游覽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大藤峽的險峻景色,表達對其的贊美。特點是將戰爭與自然之景結合,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視角和情感。
子卿遠使單于國,一牧羝羊十九秋。塞上草生春屢過,澤中冰泮水交流。龍沙別去勞清夢,漢節持歸已白頭。太史論功真不愧,當時何必計封侯。
露冕朱轓出惠陽,行春處處動如傷。白華篇里懷尊老,碧玉琴中見古王。已有兩岐開秀麥,更馀一浦作沉香。休驚四十專城晚,守歲湖山且一觴。
戍樓霜重角聲殘,策馬朝登十八盤。紫氣正當天北極,彩云時見漢長安。誓將鎖鑰標銅柱,應有麒麟畫鐵冠。況是六飛巡幸地,至今溪谷尚鳴鑾。
忽驚春色到茅茨,為有東風塞雁隨。宛爾并頭雙鑿落,居然大腹一鴟夷。真珠出榨初添興,老瓦為盆合退時。把向竹林還屈指,風流十載舊吾師。
蹀躞青驪馬,往戰城南畿。五歷魚麗陣,三入九重圍。名懾武安將,血污秦王衣。為君意氣重,無功終不歸。
吾聞煙霞外,粵有天桂山。其中多仙子,傲睨游乳泉。三仇久已絕,七試嗟獨賢。愿持瑯玕樹,種之瓊瑤阡。從此仙子游,上下陵祥煙。羽玄師華存,靈變師道筌。涌龍出寶臺,紹彼真一傳。肯如幽求癡,仙景愕不前。亦不畫肉芝,平地生潺湲。所求圣胎凝,視世蟬蛻然。
博士承恩出九重,小車晨發鳳臺東。遙知海道連鄉郡,喜說山城有學宮。雨過千家榕葉綠,秋清滿縣木犀紅。何幸明經逢圣代,須看揚鐸振儒風。
西城佳麗地,名與使君流。一水晴依郭,萬峰春入樓。孤懷還伏酒,多病只群鷗。長陌浮埃合,寧知杜若洲。
玉衡之精化為石,朱霞作冠金作翼。潮頭陽烏射瓊島,島日曈曈送春曉。此山恰與桃都連,云里長鳴聲向天。海嶠疑開不夜城,飛仙往往候雞鳴。宮梧今傍鳳凰棲,天上還先眾鳥啼。莫學汝南人舞劍,須聽王褒頌碧雞。
連朝拿短棹,追送及江天。應世機須活,虛心善更遷。詩成魔尚在,衣敝肘還穿。欲借中冷水,醒君幾醉眠。
不愛孔方乃不俗,放下利欲是耐閒。棒打石獅子,論實不論虛。
霧隱已無巖壑去,管窺猶有妄人論。文章標世今何用,莫使斑斑到子孫。
囊中惟有圣賢書,宅是簞瓢陋巷圖。我一見君先自愧,題詩歸擬揭庭隅。
霜風吹日下長原,夔子城荒灌木繁。東去諸山朝峽口,西來眾水會關門。千年白帝空祠廟,萬里家山秪夢魂。絕塞邊頭重回首,秋聲凄斷不堪論。殊方秋盡怯登臨,萬里屯云結歲陰。崖壁?岈知禹績,江山割據識雄心。滄波南下奔云急,單舸東游兩鬢侵。漂轉十方仍作客,沉吟懷古淚沾襟。
小喬命薄似秋云,滴淚研珠寫誄文。花發菖蒲人已葬,悲風凄斷薛濤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