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長縣丞示詩卷
乃祖天邊太白星,裔孫名字見家聲。
官曹卑似崔斯立,句律清如庾義城。
贈我不知相報答,投人政恐未分明。
丞哉于子元無負,松竹成陰水亂鳴。
乃祖天邊太白星,裔孫名字見家聲。
官曹卑似崔斯立,句律清如庾義城。
贈我不知相報答,投人政恐未分明。
丞哉于子元無負,松竹成陰水亂鳴。
你的祖父是天邊如太白星般耀眼的人物,后代子孫也因家族聲名而被人知曉。你的官職低微如同崔斯立,詩句韻律清新好似庾義城。你贈我詩卷我不知如何報答,我回贈詩文又怕表意不明。縣丞啊,你本就無愧于此,看那松竹成蔭、溪水亂鳴之景。
乃祖:你的祖父。太白星:古人認為太白星主殺伐,多用來比喻杰出的人物。
裔孫:后代子孫。家聲:家族的聲譽。
官曹:官吏。崔斯立:唐代人,曾任藍田縣丞,官職卑微卻有才華。
句律:詩句的韻律。庾義城:庾信曾官至義城太守,詩風清新。
投人:指回贈詩文。政恐:正擔心。
丞:縣丞,這里指李子長。于子元無負:對你來說本來沒有辜負(你的才華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李子長是縣丞,向作者示詩卷,作者可能是在閱讀其詩卷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是官場交往中詩文唱和的場景,作者通過此詩表達對李子長的看法和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稱贊李子長家族聲譽和個人才華,雖官職卑微但詩律清新。其特點是用典貼切,情感真摯。在文學交流方面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以詩會友、相互評價的風氣。
今古閑情貉一丘,節經登眺仰吟頭。
詩豪得酒成敲缽,令肅無花把當籌。
短發瀟疏侵老景,亂山寒瘦動悲秋。
風流此日西洲句,留取乾坤紀勝游。
花镕臘瓣春鋪地。襯殘紅,伴草碧。最是金蓮香印跡。把笑能相惜。
曉來淚染露華濕。憐去馬,分行色。醉眠曾為春留客。夢里長相憶。
漢節層霄下,周官絕國通。
金書頒玉篋,麟錦錫龍宮。
到海天為幛,乘潮夜易曈。
吹鐃行碧落,旌旆掛長虹。
兵謝陳棱武,辭看陸賈雄。
鮫綃原入貢,楛矢不求供。
天地同垂曜,華夷并祝嵩。
少年臨異域,別緒共飛蓬。
自是黿鼉國,偏知造化功。
歸期麟閣畫,名姓冠諸公。
三景秀郁玄,霄映朗八方。丹云浮高宸,逍遙任靈風。
鼓翼乘素飆,竦眄瓊臺中。綠蓋入協晨,青軿擲空同。
右揖東林帝,上朝太虛皇。玉賓剖鳳腦,嗷酣飛蕊漿。
云鈞回曲寢,千音何瑯瑯。錦旌召猛獸,華幡正低昂。
香母折腰唱,紫煙排棟梁。總轡高清闕,解駕佳人房。
昔運挺未兆,靈化順氣翔。心眇玄涯感,年隨積椿崇。
形垢甘臭味,動靜失滄浪。我友實不爾,榮辱昨已忘。
琴絕風高意早灰,
先生厭世尚徘徊。
已無片土栽蘭蕙,
瑟瑟河山更可哀。
新霜晴日見郊居,
草樹如斯亦有馀。
聞道又從湖外去,
峰前回雁記傳書。
旌甲從軍久,
風云識陣難。
今朝韓信計,
日下斬成安。
暫懷印綬過家庭,
車馬驂驔去路輕。
自為綵衣生意氣,
敢將晝錦比光榮。
早發蘭陰興未窮,高峰又復躡晴空。
婺華西隔應分彩,岳帝東來別有宮。
煙樹倒懸江影出,春花猶映夕陽紅。
客懷正判逢僧話,莫遣征帆促晚風。
兩高南北擁煙鬟,渾在溟濛細雨間。寄語丹青王右相,不須水墨畫春山。
老去無心作好春,曉來風雨故欺人。從教發白桃花笑,不管簾垂燕子嗔。
顛春柳絮風前落,臥水桃花鑒里開。沙上鴛鴦忽驚起,背人飛去不回來。
寒食人家畫鼓撾,踏歌聲里月生華。無人來祭皇妃墓,空唱吳王陌上花。
半垂羅幕護紅妝,閑系青驄在綠楊。樓上日長時度曲,路邊風過忽吹香。
萬家砧杵秋城,重來何處尋門巷。三年一別,孤身作客,蠻江煙浪。綠幘榕城,金尊荔浦,慣陪牙將。自連天烽火,舞衫換了,亟為買,歸吳榜。
屈指當年儔侶,舊梨園、蜂惆蝶悵。或伴侯王,或成駔儈,或淪廝養。縱剩柔條,也應不似,灞橋模樣。趁啼烏乍歇,霜天漸曉,撥箏琶唱。
年年春色到瀛東,
爆竹如雷貫耳中。
鎮日消寒惟有賭,
一聲「恭喜」萬人同。
高臥山中寺,瞢騰過午鐘。
身間隨物化,意到與天通。
松閣云光入,山泉雨氣空。
焚香憶摩詰,興味頗相同。
汝有一對眼,我也有一對眼。
汝若瞞,還自瞞。
汝若成佛作祖,老僧無汝底分。
汝若做驢做馬,老僧救汝不得。
嘉約違攀躋,咫尺等楚越。
嵇生朝慵起,艷賦愛綺發。
向來識佛面,未曾計日月。
心知逗曉晴,雨到中宵歇。
小痾無足慮,頓悟笑所闕。
雪后變冬溫,蟄蟲催春別。
飛鴻看有時,佳興在冥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