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潭寄遠上人
小潭澄見底,閑客坐開襟。
借問不流水,何如無念心。
彼惟清且淺,此乃寂而深。
是義誰能答,明朝問道林。
小潭澄見底,閑客坐開襟。
借問不流水,何如無念心。
彼惟清且淺,此乃寂而深。
是義誰能答,明朝問道林。
小潭的水清澈見底,悠閑的客人敞開衣襟坐著。試問這靜止不流的潭水,和那沒有雜念的心相比如何呢?潭水只是清澈且淺,而無念之心卻是寂靜而深沉。這樣的道理誰能解答,明天去問高僧道林。
閑客:詩人自指。開襟:敞開衣襟,形容悠閑自在。
無念心:佛教用語,指沒有世俗雜念的清凈之心。
道林:東晉高僧支遁的字,這里借指高僧。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處于閑適的生活狀態,在欣賞小潭景色時,引發了對佛法中無念境界的思考。當時佛教思想較為盛行,詩人可能受其影響,試圖通過自然景象來探尋佛法的真諦。
這首詩主旨是探討佛法中無念心的境界,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喻理,用小潭與無念心對比,形象地表達出對佛法的感悟。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當時文人受佛教思想影響,以詩歌表達對佛理思考的創作傾向。
若敖今日魂真餒,殷浩當年愛頗深。如此哀傷豈能久,也知淚灑暫時身。
江上南風起白蘋,長沙城郭異咸秦。故鄉猶自嫌卑濕,何況當時賦鵩人。
秋千架底過清明,貴婿除官促遠行。收拾春衣單騎去,落花風里暮砧鳴。
微雨逗芳華,悠然動百花。嶺南春事早,梅李競交芽。
年年時節美春三,誰識湖山綠似藍。萬戶棟梁雙語燕,千村桑柘兩眠蠶。鼓鐘下竺寺連上,香火北高峰勝南。除卻咸平處士外,何人更此筑吟庵。淵靜濤飛亦壯哉,冷泉亭右閘初開。一時變作跳空雪,萬眾驚聞噴壑雷。老鶴遠過彭祖壽,巨杉何啻盛唐栽。吾生八十重游此,身健猶堪酒一杯。世間春暖此間寒,萬樹陰陰萬竹攢。驄馬來游人不避,畫龍誰寫我頻看。馀生久已忘三黜,高會猶容預四難。閒賞孤山梅五絕,樽前剩愛一枝酸。休兵三十有馀齡,鐵馬曾來似不曾。寒士喜從賢御史,閒人許識老名僧。畫船處處歌春雪,廈屋遙遙貯臘冰。保得西湖如此好,心知明首遇良肱。三月晴過半月春,真成好景與良辰。簪花騎馬多游女,擲果呼猿不畏人。湖山行樂有心賞,天地太平無戰塵。兩紀逃名作閒客,樂哉七十九年身。
破戒撚須不自休,回甘轉苦味悠悠。當年小杜知三昧,千首詩輕萬戶侯。
桂林戶掾舊能文,有弟拋家作道人。詩似道人人似鶴,看來若個覓纖塵。
微生已覺漸休閑,老矣何心世路間。盡把蟲魚束高閣,且拿雙槳泛湖山。
載酒煙濤如雪,清絕。欲回舟,一聲長嘯月中笛,無跡,發蓮謳。
老親昔典容臺禮,令弟今為尚寶丞。父子一門真繼美,田園百世亦相仍。烏犍細雨春郊笠,粉蠹殘編雪夜燈。長日桑榆雞犬靜,含哺鼓腹樂豐登。
松菊軒成罷唱酬,可懷非罪泣孤囚。一川煙雨原鸰晚,萬里秋風塞雁愁。每念凱歌還絕域,能忘堂構在中丘。音書莫訝從來少,魂夢相尋獨未休。
白雪樓高海氣重,吳門詞客遠相從。可知不帶紅塵色,至自清秋日觀峰。
四海皇皇足俊賢,浪陪扶日上青天。且圖約法三章定,寧羨浮榮六印懸。潤色吾術惟恐后,扶持天下敢為先。過情聲聞予深恥,可笑虛名到處傳。生遇干戈我不辰,十年甘分作俘臣。施仁發政非無據,論道經邦自有人。圣世規模能法古,污俗習染得維新。英雄已入吾皇彀,從此無人更問津。且喜朝廷先正名,林泉隱逸總公卿。群雄一遇風云會,萬國咸觀日月明。丹鳳固應潛亂世,白麟自今出升平。佇看北闕垂溫詔,夜半前席進賈生。舉世寥寥識我誰,未學弓矢愧由基。衰年有幸彈三樂,盛世無才出六奇。棄物且存光海量,散材獲用荷天私。微臣自忖將何報,信筆裁成頌德詩。邂逅沙城識子初,天山風雪醉吟馀。文章光焰君堪羨,節操儀刑我不如。曲蘗鄉中前進士,風波堆里老中書。他年歸去無相棄,同到閭山舊隱居。
雁過天成畫,魚驚水作紋。檐牙宵吐雨,殿脊曉馱云。酒弄三竿日,詩成一枕風。寒聲落鴻雁,秋意著梧桐。樓影秋江白,苔碑臥夕陽。水昏沙暮起,一一雁南翔。嫩竹容歸鵲,寒松捧落暉。危紅和露落,空翠撲衣飛。竹手擎云重,松肩荷月高。煙收天地闊,醉目數秋毫。犬吠月如晝,馬鳴人渡橋。更無詩與酒,虛度可憐宵。香篆孤煙裊,燈龕寸火微。夢和明月冷,心與白云飛。星似螢千點,云如鶴一雙。孤吟寒不寐,落葉打空窗。
大道竟焉陳,末運忺相欺。讒疑進貝錦,交亂令心悲。鴟鸮翔茂林,烏鵲游下枝。人情有偏好,觸意生乖離。長門緒清吟,魚肉怨新詩。玉分石見仇,咄嗟當語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