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侍郎折贈芍藥三種
室空無侍者,終日延白光。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
得非散花天,來試鐵石腸。非羅復非綺,何物為衣裳。
或濃若猩血,或淺若鵝黃。或如淡臙脂,薫以百和香。
竟不可意解,發書問何祥。乃知延閣老,買得從維揚。
自不耐渠惱,幽懷可禁當。牢辭又不敢,熟視徒彷徨。
吾聞諸古人,物美應獻王。呼兒燎沈水,持以供虛皇。
室空無侍者,終日延白光。今夕果何夕,粲者忽在旁。
得非散花天,來試鐵石腸。非羅復非綺,何物為衣裳。
或濃若猩血,或淺若鵝黃。或如淡臙脂,薫以百和香。
竟不可意解,發書問何祥。乃知延閣老,買得從維揚。
自不耐渠惱,幽懷可禁當。牢辭又不敢,熟視徒彷徨。
吾聞諸古人,物美應獻王。呼兒燎沈水,持以供虛皇。
室內空無侍奉之人,整日里只有白光彌漫。今晚究竟是怎樣的夜晚啊,美麗的花兒忽然出現在身旁。莫非是散花天女降臨,來試探我這鐵石心腸。它既不是綾羅也不是綢緞,究竟什么做了它的衣裳。有的濃艷如猩猩的血,有的淺淡如鵝黃色。有的好似淡淡的胭脂,還散發著百和香。實在讓人難以理解,于是打開書詢問這是什么祥瑞。才知道是延閣的老者,從揚州買來的。自己本就受不了它的撩撥,這幽情怎能承受。想堅決推辭又不敢,只能呆呆地看著,彷徨無措。我聽聞古人說,美好的事物應當獻給君王。于是呼喚兒子點燃沉水香,把芍藥供奉給天帝。
延:迎接,這里有彌漫之意。
粲者:指美麗的芍藥花。
散花天:散花天女,佛教神話人物。
臙脂:即胭脂。
百和香:一種香料。
延閣老:指晁侍郎。
維揚:揚州的別稱。
渠:它,指芍藥花。
沈水:即沉水香,一種香料。
虛皇:道教神名,指天帝。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晁侍郎折贈芍藥三種給詩人,詩人面對美麗的芍藥花,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的社會環境可能較為安定,文人之間有相互贈花、吟詩的雅趣。詩人在收到芍藥花后,內心被其美麗所觸動,從而表達出自己復雜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圍繞著詩人收到晁侍郎贈送的芍藥花展開,突出了芍藥花的美麗和詩人的情感反應。其特點在于生動描繪花卉,情感細膩。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詩歌創作風格。
海內中和日,云間已上辰。 笙歌九天半,花木十洲春。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 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云陽血染衣。
祖舜宗堯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蒼生。 不知禍起蕭墻內,虛筑防胡萬里城。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長安。 帝王苦竭生靈力,大業沙崩固不難。
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 只知一笑傾人國,不覺胡塵滿玉樓。
嬴政鯨吞六合秋,削平天下虜諸侯。 山東不是無公子,何事張良獨報仇。
明妃遠嫁泣西風,玉箸雙垂出漢宮。 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
一年兩度錦城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游客長城下,飲馬長城窟。馬嘶聞水腥,為浸征人骨。 豈不是流泉,終不成潺湲。洗盡骨上土,不洗骨中冤。 骨若比流水,四海有還魂。空流嗚咽聲,聲中疑是言。
秋聲昨夜入梧桐。雨濛濛。灑窗風。短杵疏砧,將恨到簾櫳。歸夢未成心已遠,云不斷,水無窮。有人應念水之東。鬢如蓬。理妝慵。覽鏡沈吟,膏沐為誰容。多少相思多少事,都盡在,不言中。
雨後輕寒天氣。玉酒中人小醉。乍報一番秋,晚簟清涼如水。忺睡。忺睡。窗在芭蕉葉底。
宿雨催秋物,清風卷歲華。 殘蜩初去柳,寒蝶尚尋花。 密篠留蒼霧,紅梨染落霞。 城頭八九子,日昃亂啼鴉。
風蕭蕭。驛亭春信期春潮。期春潮。黃昏浮動,誰在江皋。碧云冉冉橫溪橋。瓊車未至馀香飄。馀香飄。一簾疏影,月在花梢。
瓊質仙姿、縞袂清格,天然疏秀。靜軒煙鎖黃昏后。影瘦零亂,艷冷瓏璁,雪肌瑩暖,冰枝縈繡。更賦風流,幾番攀贈,細捻香盈手。與東君、敘暌遠,脈脈兩情有舊。 立久。閬苑凝夕,瑤窗淡月,百琲尋芳,醉玉談群,千鐘酹酒。向此,是處難忘瘦花,送遠何勞垂柳。忍聽高樓,笛聲凄斷,樂事人非偶。空余恨,惹幽香不滅,尚沾春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