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聞天兵已臨衢寇
野宿溪行各晏然,吳頭楚尾接風煙。
豈知苻澤深為祟,不道柯山最近天。
境上音郵多浪語,殿前兵馬是真傳。
未能日報書三捷,竹簟紗廚到曉眠。
野宿溪行各晏然,吳頭楚尾接風煙。
豈知苻澤深為祟,不道柯山最近天。
境上音郵多浪語,殿前兵馬是真傳。
未能日報書三捷,竹簟紗廚到曉眠。
在野外住宿、溪邊行走都平安無事,吳地的頭、楚地的尾相連,風煙彌漫。怎知苻澤之地有嚴重的災禍,沒想到柯山離天最近(暗指此處受重視)。邊境上傳來的消息多是無根據的傳言,而朝廷派遣的兵馬才是真實可靠的。雖然還不能每天都傳來三次捷報,但我能在竹席紗帳中睡到天亮。
晏然:平安、平靜的樣子。
吳頭楚尾:今江西北部,春秋時是吳、楚兩國交界的地方,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楚地長江的下游,好像首尾互相銜接。
苻澤: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有災禍發生的地方。
祟:指鬼怪帶來的災禍。
柯山:山名,具體所指需結合具體背景,此處可能代指當地。
音郵:音信、消息。
浪語:沒有根據的話、謠言。
殿前兵馬:指朝廷派遣的軍隊。
竹簟:竹席。
紗廚:紗帳。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喜聞天兵已臨衢寇”推測,當時衢州地區可能遭遇寇亂,朝廷派遣軍隊前往平亂。詩人聽聞此消息后創作了這首詩,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朝廷出兵平亂的關注與信心。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表達直接。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狀況和人們對朝廷平亂的期待。
秋床歸臥不緣愁,病與衰謀作老仇。數樹直青能爾瘦,一軒殘照為誰留。
芒鞋竹杖最關身,散發披衣不待人。三兩作鄰堪共活,五千插架未為貧。
昏昏嗜睡元非病,續續題詩不耐閑。作意買山還得笑,多方拔白卻成斑。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
飛舟沈洪波。
旌旗蔽白日精。
楫人荷輕棹。
騰飛造波庭。
轉盼又春菲,
雞蟲息是非。
從軍年少者,
撫景念庭闈。
大吏輕裘煖,
官胥快馬肥。
聞雞應起舞,
不必輒思歸。
乍脫輕綿,旋飄弱絮,轉眼流光如轂。頻歲淮南客里,消他寒燠。最難忘、前度歡游,不堪聽、后庭遺曲。尋春芊芊,腸斷是生綠。
天邊無賴明月,又幾回流照,玉鉤斜足。酒蕩襟懷,不禁亂紅頻撲。牽昨夢、畫舫冰絲,繞香心、玉妃脂盝。判攜來,十樣蠻箋,賦閑情幾幅。
酒市漁村傍太湖
臥虹橫跨接東吳
風云驚趁魚龍夜
月色天光半有無
煙鳥棲初定,
虛庭人獨閒。
長空一片月,
半浸碧溪灣。
南天積雨亂紅飛,嶺北山川綠尚希。莫戀長安為客樂,駟車須念過橋歸。
竹杖扶行擁敝袍,衰齡稀出豈云高。有人問我門前雪,雪在袁安兩鬢毛。
卻趁飛車啜惠泉,十齡童子已華顛。
當門老樹疑相識,同閱滄桑五十年。
純皇石墨尚如新,花竹行宮邈燹塵。
游豫信闐民物事,六飛正要數南巡。
鵲華隔斷夢層層,感到西江已不勝。
他日更應成憶語,雨中瀹茗剝湖菱。
窮懷卿相憂,老作兒女悲。
百爾皆妄想,一粲看新詩。
短長總歸盡,君閱古盛衰。
煌煌五侯家,寬作數世期。
經史或不讀,名字亦奚為。
茂對乾三陽,靜養月一規。
征騎蕭蕭度雁關,
危巒絕巘力躋攀。
東瞻帝闕祥云里,
北望戎庭落照間。
李牧壘荒煙樹老,
晉王碑在雨苔斑。
臨風慷慨懷前烈,
撫劍長歌一愴顏。
先帝文章老,東朝羽翼臣。
風流至公盡,哀憤與時均。
簫鼓悲將曙,煙云慘不春。
靈輀歸舊治,遺愛泣州民。
寶水環流幾千丈
一渡春來一清漾
鷗依漁父睡晴沙
魚嚼落花吹細浪
白翻凍雪春水奔
綠浸垂楊夜添漲
何當借我洗干戈
黎庶都歸衽席上
暫時不在還同死,
徹底惺惺亦自瞞。
長愛東村老婆子,
逢僧也解道和南。
君乘一舸觀東海
木落三江正杪秋
千古宮墻開創典
百年心印有傳流
村墟遠近魚成市
沙島微茫蜃吐樓
擬賦雄文招二陸
歸持新稿示交游
雙桐生空井,枝葉自相加。
通泉浸其根,玄雨潤其柯。
綠葉何蓩蓩,青條視曲阿。
上有雙棲鳥,交頸鳴相和。
何意行路者,秉丸彈是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