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長書懷二首 其一
神靈久憤敵塵侵,畀付經營惜寸陰。
聞道倒戈回易水,行看休戰牧桃林。
寧論少壯非前日,及見升平亦本心。
亂后親朋無恙否,試憑北雁寄歸音。
神靈久憤敵塵侵,畀付經營惜寸陰。
聞道倒戈回易水,行看休戰牧桃林。
寧論少壯非前日,及見升平亦本心。
亂后親朋無恙否,試憑北雁寄歸音。
神靈長久以來憤懣敵寇的塵埃侵擾,將謀劃抗敵之事交付給人們并珍惜每一寸光陰。聽聞敵軍在易水倒戈,不久就能看到休戰在桃林放牧。哪還去計較少壯不再如從前,能看到太平盛世也是我本心所愿。戰亂后親朋好友是否安然無恙,試著憑借北歸的大雁寄去我的音訊。
畀付:交給。
倒戈:軍隊投降敵方并反過來打自己人。
易水:水名,在今河北省西部。
休戰牧桃林:出自典故,指戰爭結束。桃林,古地區名。
寧論:哪里還去計較。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但從詩中“敵塵侵”可推測當時處于戰亂時期,外敵侵擾。詩人可能身處戰爭環境,心系戰事發展和親友安危,懷著對和平的向往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戰爭勝利、和平到來的期盼以及對親友的牽掛。其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在戰亂中的普遍心聲。
顏紅借,沉醉可相嘲。嗤我低吟輸倚馬,泥它小飲點離騷。商略把愁澆。涼新透,花氣襲人嬌。樹影不須銀燭照,飛觴愿向素娥邀。最好是清宵。
盈盈窗間女,悄悄事編織。明明紅粉妝,皎皎瓠犀白。妾身不作清露塵,妾顏不學巫山云。藁砧年少事游俠,閉門花落愁青春。瑤階蟋蟀鳴,金井轆轤響。綆絕誰再續,因之重惆悵。河東織女河西郎,深夜起看登秋堂。翠翹銀鳳綠云繞,錦屏繡褥春風香。昔為連理枝,今成斷腸草。鸞去鏡空存,膏沐為誰好。妾顏漸改非昔年,天上明月何娟娟。東家女子蕩舟去,玉手不采湖中蓮。蓮生藕有絲,零落怨秋色。花開猶有時,花落恨無跡。問郎欲歸趨何時,念妾日夜愁空閨。白頭鴛鳥不飛去,海枯石爛雙依棲。
買得桃花一塢深,清泉白石久盟心。今朝便是知非日,一往仙源何處尋。黃村橋頭樹色深,遙憐入竹向山心。能添草閣山腰里,李徑桃蹊不用尋。
一度遭佗癢處抓,憤然回首要翻交。誰知到后重遭毒,劫石銷時恨不消。老漢檉樣已活埋,七閩從此更無災。可憐毒種收馀毒,虎行狼心挽不回。
香塵遙挾火云馳,白玉觚壇紫翠披。陌柳吹風籠睥睨,檐榴移日到罘罳。瑤臺不下三青鳥,黼扆空盤五色絲。見說祠官頻望幸,蒼虬何日翳華芝。
竭作朝筑陂,獨勞暮鋤菜。草煙欄犢臥,船響籬犬吠。殘年迫耄及,農事不敢廢。兒曹強學馀,努力事舂硙。
行。無月無燈夜自明。登樓望,萬里白云橫。
庚戌九月望,柴翁左腕折。是時方晨雨,移桐視傭掘。著屐指栽處,下階齒忽蹶。卷臥泥溝中,但覺半體劣。家人扶而起,不審中何骨。搖之響如籜,非斷即挫折。傅以藥使蘇,夾之板防脫。痛苦經一旬,寢飯賴結發。余時又奉檄,矜佩教城闕。舁去焉能已,震掉豈得說。俗云傷筋骨,瘥不百日越。直以不治治,棄投藥與楔。果然距至今,腫散脈歸穴。微微與右異,稍稍終不別。吁嗟老可憫,百網末由出。人患與天刑,靜思怨尤滅。為冶足必烙,為匠指必血。弄潮死潮頭,厭虎落虎舌。善將樹下絕,善騎板齒裂。禍福盡自召,事異理可決。山堂本童山,十載樹成列。不知幾千株,非候亦旋活。豈知適心時,已逼喪己節。利害相倚伏,于茲悟根橛。敬慎栗不敗,萬端墮昏忽。
幽花一暝秋如夢,懨懨翳鐙籠帳。淚匊冰綃,愁量錦瑟,香咽纖魂還傍。凄風自飏。卷葉葉羅衣,冷薰空桁。誰侶雛鶯,夢游分影夜江上。多情最憐小玉,結連環短佩,仙步來往。舊月鉤闌,殘云鏡盝,供得閒人惆悵。孤歡半強。任落拓江湖,楚腰慵唱。起玩涼星,沸簾箏線響。
楚云飛破洞庭秋,應是神娥夜出游。樂府定誇三婦艷,仙家猶帶一生愁。眉如翠羽天難學,手解明珠水共流。腸自九回湘九曲,通辭何處托橫眸。
西望沙羨東秣陵,湓江中道是歸程。柳陰系纜人歸后,頻有黃鸝三四聲。
盡道相逢日苦短,山南山北秋方腴。兒童敢笑詩名賤,元氣終須老輩扶。四海典彝既旁達,兩山金石誰先儲。影形各各照秋水,渣滓全空一世無。
高聲撥火招司徒,火焰炎天驀面驅。祇向此間能穩坐,任教門外雪盈衢。
重陽將近。佳節天涯誰借問。同是吟情。風雨清宵瘦幾分。綠窗人悄。儂比黃花秋思早。厭說加餐。減字新聲寄木蘭。
笑剔銀燈再賦詩,一庭花露隔簾垂。羊求幽徑來何暮,禽向青山愿已遲。薄醉伴琴眠短榻,高吟驚鶴起危枝。與君終歲窮圖史,從此園蔬莫更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