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軒小室即事五首 其二
鼠跡印塵幾,蝸涎篆書帷。
兒童勿除去,佳處正在茲。
人言有何好,此段真成癡。
俗子徒敗意,幽懷定誰知。
鼠跡印塵幾,蝸涎篆書帷。
兒童勿除去,佳處正在茲。
人言有何好,此段真成癡。
俗子徒敗意,幽懷定誰知。
老鼠的腳印印在積塵的幾案上,蝸牛的涎水像篆書一樣留在帳幕上。孩子們不要把這些痕跡除去,美妙之處正在這里。別人說這有什么好,這真成了一種癡癖。世俗之人只會破壞這種意趣,我這幽深的情懷又有誰能知曉呢。
塵幾:積有灰塵的幾案。
蝸涎:蝸牛爬行時分泌的黏液。
篆書帷:指蝸牛的涎水痕跡像篆書一樣留在帳幕上。
茲:這里。
敗意:破壞意趣。
幽懷:幽深的情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能看出詩人處于一種閑適、遠離世俗紛擾的生活狀態,可能是在其隱居或閑暇時所作,以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獨特的生活情趣和不與世俗同流的情懷。其突出特點是從小處著眼,以平凡事物展現深刻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創作視角和審美觀念。
一詔群公起,移山四海聞。因知丈夫事,須佐圣明君。白酒全傾甕,蒲輪半載云。從茲居諫署,筆硯幾人焚。
抗論中朝猶在耳,鳴弓仇敵已臨城。王都竟失金湯固,朝士方貪雀鼠生。慷慨一朝先奮節,華戎終古共知名。可惜千官臣偽后,蕭蕭華發盡垂纓。
試說途中景,方知別后心。行人日暮少,風雪亂山深。
至人孰可測,跨世富英量。千齡遘治運,萬古真遐想。三臺接布武,萬乘拱函丈。辭榮明光殿,乞身青天上。
全村干勁郎尤足。與儂并比儂非獨。挑擔上山頭。新歌時唱酬。山高千百疊。云與山相接。追過白云顛。郎先儂更先。
日落浦風急,天低野樹昏。孤舟依淺渚,秋月照征人。家國嗟何在,乾坤渺一身。夜闌不成寐,撫劍獨愴神。
詩人作事例迂疏,才見佳山擬卜居。湖海歸來馀一鍤,買山生計竟何如。詩囊劍術走風塵,要買桑麻二頃春。可笑田連阡陌者,元非識字讀書人。
自從玉帛交殊域,一見寒盟為隱憂。亂相方虞鄰國難,廟堂誰聽徙薪謀。義如杞殖仍忠壯,識比申胥不怨尤。松柏蕭蕭九原路,高名常共建溪流。
至人本無我,與世初無方。彊從金鑾游,聊用示行藏。忠清秉全德,日月可爭光。振衣千載上,臨世濯滄浪。
日出雪蹬滑,山枯林葉空。徐尋屈曲徑,竟上最高峰。村市沉云底,江帆走樹中。海門潮正涌,我欲挽強弓。
禍基媒孽自燕秦,抗議如公有幾人。軍旅未聞焉用試,豺狼不噬豈宜親。求魚緣木謾蠹國,曲突徙薪翻殞身。才大言深古難用,忠良千載恨常新。
貌得人間真乘黃,曹將軍后有韋郎。奚官牽挽猶西望,似憶春風苜蓿長。紫蠟團心栗玉松,荼蘼香色似同宗。因思弄蕊攀條處,花刺勾人曉露濃。
半通官職萬人才,卷蓄經綸未得開。鸞鳳托巢雖枳棘,神仙定籍已蓬萊。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學荊山玉淚哀。倚伏萬端寧有定,塞翁失馬尚歸來。
木落雨翛翛,桐江古岸頭。擬歸仙掌去,剛被謝公留。猛燒侵茶塢,殘霞照角樓。坐來還有意,流水面前流。
桃花開處紛無數,一遇詩人便不同。千載風流白太傅,長留名跡在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