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向和卿嘗茶
俗子醉紅裙,膻葷敗人意。花甆烹月團,此樂天不畀。
諸公各英姿,淡薄得真味。聊為下季隱,不替江湖思。
輕云落杯醆,飛雪灑腸胃。笑談出冰玉,毫末視鼎貴。
我作月旦評,全勝家置喙。傳聞茶后詩,便得古人配。
誰能三百餅,一洗玉川睡。御風歸蓬萊,高論驚兒輩。
俗子醉紅裙,膻葷敗人意。花甆烹月團,此樂天不畀。
諸公各英姿,淡薄得真味。聊為下季隱,不替江湖思。
輕云落杯醆,飛雪灑腸胃。笑談出冰玉,毫末視鼎貴。
我作月旦評,全勝家置喙。傳聞茶后詩,便得古人配。
誰能三百餅,一洗玉川睡。御風歸蓬萊,高論驚兒輩。
世俗之人沉迷于酒色,葷腥食物壞了人的興致。用花瓷烹煮茶餅,這是上天不輕易給予的享受。諸位都英姿颯爽,能從淡薄中品出真味。暫且做個隱居之人,心中也不忘江湖。茶沫如輕云落入杯中,茶水似飛雪滋潤腸胃。談笑間氣質如冰玉般高潔,把富貴看得微不足道。我來品評,遠勝家人的議論。聽說茶后作詩,能與古人媲美。誰能拿出三百餅茶,喚醒像盧仝那樣醉睡的人。駕著風回到蓬萊仙境,高談闊論驚到晚輩。
俗子:指世俗之人。
膻葷:指葷腥食物。
花甆:即花瓷,指精美的瓷茶具。月團:茶餅,因形狀似月得名。
樂天:上天。畀:給予。
季隱:隱居之人。
杯醆:即杯子。
月旦評:指品評人物。
家置喙:家人的議論。
三百餅:茶的數量。玉川:指唐代詩人盧仝,他愛茶成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世俗風氣,詩人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品茶,在品茶過程中引發感慨,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志趣。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高雅淡泊生活的追求,突出特點是通過品茶展現心境和情感,運用多種意象和表現手法。在文學上體現了宋代文人對茶文化的喜愛和借茶抒情言志的創作傾向。
習習輕風破海棠。秋千移影上回廊。晝長蝴蝶為誰忙。度柳早鶯分暖綠,過花小燕帶春香。滿庭芳草又斜陽。
犬吠蓽門前,遙驚石榻眠。攜來雙竹杖,穿破一林煙。袖出梅花譜,囊添曲米錢。歲寒盟不負,同醉白云邊。
有荷薦香,有竹薦涼。歸哉歸哉,一觥對床。
山河一統鞏皇圖,拜命東南鎮海隅。賈勇旌旄雄虎豹,先登精銳競蝥弧。期標南國千年柱,如渡西川五月瀘。亦喜務農休士馬,恐因忘戰啟憂虞。
滿意苕華照樂棚。綠云紅滟逐春生。卷簾一顧未忘情。絲竹東山如有約,煙花南部舊知名。秋風吹醒惜離聲。
玉署西瞻尺五天,講帷何敢次高賢。聽君句比芝房籥,笑我才如草舍椽。春館晝長香篆續,午城風起漏聲傳。詩書愿附燈窗業,不為身期食蠹仙。
點點飛來繞水村,不緣街鼓識黃昏。當年口腹成疏棄,卻保生全反哺恩。
階西眾山處,重到有馀情。地是名賢宅,庭栽古柏成。夕嵐迷疊嶂,秋雨過高城。最愛攤書坐,窗燈映竹清。
從官萬騎擁鑾輿,東閤詞臣載寶書。雨過草肥金絡馬,月明山轉紫駝車。龍庭日近瀛洲路,灤水天高玉帝居。明日仙凡便相隔,少年僚吏謾踟躕。
古驛征軺畫舫燈,客途風景向秋澄。幰邊涼月經淮甸,枕上微鐘過廣陵。草滿臺城山寂寂,雨晴江寺塔層層。十年舊跡空回首,幾度追陪夢里登。
饑僮羸馬倦重游,萬將分兵坐此籌。滅項豈知秦尚在,奪齊便覺漢無憂。英彭一體誰遺類,絳灌諸孫自列侯。愛殺鹿泉泉下水,亂山百折只東流。
麟洲宮殿五云高,夜赴瑤池宴碧桃。借得仙人紅尾鳳,月中飛影拂波濤。
幽尋愜所適,蘭若白石靜。天籟鳴松壑,古意滿苔徑。清泉醒客心,啼鳥喚僧定。留連不能去,玩月歸路永。
花神催曉夢,枕上忽聞馨。路指梅林白,尊攜竹葉青。蘿衣沾宿露,藜杖帶寒星。積雪看如絮,前村作杳冥。
浦月窺檐,松泉漱枕,屏里吳山何處。暗粉疏紅,依舊為誰勻注。都負了、燕約鶯期,更閑卻、柳煙花雨。縱十分、春到郵亭,賦懷應是斷腸句。青青原上薺麥,還被東風無賴,翻成離緒。望極天西,惟有隴云江樹。斜照帶、一縷新愁,盡分付、暮潮歸去。步閑階、待卜心期,落花空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