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鄧志宏送張思道游福唐
紛紛涴耳俱宜洗,坐遣高人厭丘里。迅流早自促行舟,更有西風滿江葦。
當年筆陣掃千軍,今日流輩推能文。英辭谹辯灑醉墨,倐忽百變春空云。
人間萬事秋毫細,軒冕儻來誰著意。身隨去棹落波間,興逐冥鴻渺天際。
三山便到蓬萊宮,卸帆海嶼窺魚龍。夜涼橫笛弄明月,萬頃琉璃秋色中。
紛紛涴耳俱宜洗,坐遣高人厭丘里。迅流早自促行舟,更有西風滿江葦。
當年筆陣掃千軍,今日流輩推能文。英辭谹辯灑醉墨,倐忽百變春空云。
人間萬事秋毫細,軒冕儻來誰著意。身隨去棹落波間,興逐冥鴻渺天際。
三山便到蓬萊宮,卸帆海嶼窺魚龍。夜涼橫笛弄明月,萬頃琉璃秋色中。
世間紛紛擾擾的嘈雜之聲都應該清洗干凈,讓高人厭煩了這山丘鄉里。湍急的水流早早催促著行舟出發,還有西風在滿江的蘆葦間吹拂。當年你筆力雄健如橫掃千軍,如今同輩都推崇你擅長寫文章。精妙的言辭、宏辯的口才伴著醉墨揮灑,瞬間變化如同春天天空中的云朵。人間萬事如秋毫般細微,官位名利是偶然得來,誰會在意呢。你隨著離去的船槳落入波間,興致如同高飛的鴻雁飄向渺遠的天際。很快就能到達如三山般的蓬萊宮,在海島卸下船帆窺探魚龍。夜晚涼爽,橫吹笛子逗弄明月,在萬頃如琉璃般的秋色之中。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涴(wò)耳:污耳,指嘈雜的聲音。
坐遣:致使。
筆陣掃千軍:形容寫作時筆力雄健,氣勢磅礴。
流輩:同輩。
谹(hóng)辯:宏辯。
倐(shū)忽:迅速,忽然。
軒冕: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借指官位爵祿。
儻來:偶然得來。
冥鴻:高飛的鴻雁。
三山: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
琉璃:形容水面光潔如琉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世俗的紛擾,而友人張思道是一位有才華且向往自由的人,決定去福唐游玩。詩人鄧志宏寫詩相送,作者依照其韻腳和次序進行和詩,表達了對友人的情感和自身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賞友人的才華和超脫的選擇,鼓勵其擺脫塵世羈絆去追求自由。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宋代文人之間以詩唱和的文化氛圍和文人的思想情趣。
推挽人摩肩,展轉石礪齒。 殷床作春雷,旋風落云子。 有如布山川,部婁勢相峙。 前時斗量珠,滿眼俄有此。
吟情苦欲愁肝腎,至味酸留在齒牙。五夜鐘鳴身一葉,蘭亭真本落誰家。
谿頭夜雨足,門外春水生。 筠籃浸淺碧,嘉谷抽新萌。 西疇將有事,耒耜隨晨興。 只雞祭句芒,再拜祈秋成。
文詞洗伐絕紛拿,冷最清腴澹最華。佳處焦山有脩竹,春深沅水望桃花。
謀養何須蠹倉米,埋名生怕虱朝官。更除可語西山石,但有生平一謝安。
肯卑全才天意殫,孤貧都道假年難。盡窮目力借書讀,作客歸來無鋏彈。
深閨悄。葉落梧桐秋欲老。攬鏡愁多少。闌干憑遍西風掃。
情渺渺。試問菊花期,還是霜前好。
浮云漠漠草離離,淚濕春衫鬢腳垂。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 鐘隨野艇回孤棹,蟬曳殘聲過別枝。青冢路邊南雁盡,問君何事到天涯。
與君別約記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 屈指別來今幾載,愁心一倍長離憂。
青陽播林麓,百卉生光妍。 如何空谷資,尚爾霜霰纏。 守節抱苦貞,豈不幽且寒。 由來松柏性,羞學桃李顏。
金吾持戟護軒檐,天樂傳教萬姓瞻。 樓上美人相倚看,紅妝透出水晶簾。 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人笑語和。 月影殿開聞曉漏,水晶簾卷近秋河。
青山隱隱水迢迢,客夢都隨歲月消。 惟有別時今不忘,水邊楊柳赤闌橋。
輔贊藏諸用,庸人自擾之。 惟公知好靜,與物盡忘私。 德望儀群辟,威名憺遠夷。 傷心白雞夢,梁木有余悲。
茫茫。蒼蒼。青山繞、千頃波光。新秋露風荷吹香。悠颺心地然,生清涼。古岸搖垂楊。時有白鷺飛來雙。隱君如在,鶴與翱翔。老仙何處,尚有流風未忘。琴與君兮宮商。酒與君兮杯觴。清歡殊未央。西山忽斜陽。欲去且徜徉。更將霜鬢臨滄浪。
半野園者,故相國陳公說巖先生之別墅也。相國既沒,距今十有余年,園已廢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薈萃,足以誤日;欄檻之回曲,足以卻暑雨而生清風;樓閣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氣,如相國在時也。
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來京師,寓居其中。余數過從杭君,圍以識半野園之概。而是時,杭君之鄉人有陳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陳君將之官粵西,顧不能意情此園,令工畫者為圖,而介杭君請余文以為之記。
夫天下之山水,攢蹙累積于東南,而京師車馬塵囂,客游者往往縈紆郁悶,不能無故土之感。陳君家杭州,西子湖之勝甲于天下。舍之而來京師,宜其有不屑于是園者;而低徊留連之至不忍以去,則陳君于為官,其必有異于俗吏之為之己。雖然,士當貧賤,居陋巷,甕牖繩樞自足也;間至富貴之家,見樓閣欄檻花木之美,心悅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民之生而不顧,此何異攻摽劫奪之為者乎?然則,陳君其慕為相國之業而無慕乎其為國,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