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修欲之仰山預作詩送之
飄零今日海東偏,見子奔馳不自憐。
洛社求師霜入屨,仰山尋隱草連天。
白云南望家雖近,璧水東來計已然。
賴有從前息心地,不令塵土化流年。
飄零今日海東偏,見子奔馳不自憐。
洛社求師霜入屨,仰山尋隱草連天。
白云南望家雖近,璧水東來計已然。
賴有從前息心地,不令塵土化流年。
如今我漂泊在海東偏遠之地,看見你四處奔走卻不自我憐惜。你像當年在洛社求師時那樣,霜雪都浸濕了鞋子,如今又到草連天的仰山去尋訪隱士。向南遙望白云繚繞之處,家雖近在咫尺,可從東邊的璧水而來的計劃已然確定。幸虧有從前修煉的平靜心境,才沒讓塵世的紛擾虛度了年華。
飄零:漂泊、流落。
海東偏:指東邊偏遠之地。
洛社:可能是一個求學的地方。
屨:鞋子。
仰山:山名。
璧水:可能指水流,也可能有特定指代。
息心地:指修煉平靜的心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飄零今日海東偏”可推測,詩人當時處于漂泊在海東偏遠之地的狀態。友人季修要前往仰山,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可能當時社會環境較為動蕩,人們多有漂泊、追求學問或隱世的行為。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期許。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
作尉由來本仙局,況能投隙會僚朋。
開懷自適人須美,治具雖疏客不憎。
雨意初收天爽快,田工將畢歲豐登。
高吟大飲無羞澀,祗恐秋風苦不勝。
納慶新春八十年,更逢誕日一開筵。
童顏鶴髪人間貴,道服烏巾地上仙。
玉盞????擎壽酒,金爐苒苒泛香煙。
暫停絲管聽祈頌,愿見恩書歷九遷。
不奉清譚一紀余,相期情分愈于初。
數篇秀句鋒誰敵,累幅華牋手自書。
蕓省聯曹雖喜共,萍江制邑獨慚疏。
如君才術當超卓,安見飛黃困守閭。
容足豈無處,浮名浪自牽。
通宵不安寢,湍水正鳴船。
旅況情何賴,家音遠未傳。
凌晨飛棹急,聊以慰遷延。
樸拙從來附會疏,恬然養內肯求無。
自憐結髪遭平世,不愧孤蹤在坦途。
一意固當知趣舍,百錢寧復問榮枯。
鐘鳴鼎食非吾動,所得須論象罔珠。
使符星火急,騎馬徧郊原。水旱生靈瘁,朝廷惠澤存。
縱橫來履畝,高下必分村。訴牒秋云積,批毫墨電奔。
豈無憂歲計,何敢隘君恩。不許胥徒欬,寧從仆馭繁。
恐驚民室困,愁蹴路塵翻。縣令非能此,邦侯預戒言。
流離烏忍去,愷悌莫輕論。輙代疲甿手,為詩謝戟門。
汴水日就淺,篙師心不皇。
扁舟若無滯,舊里亦非長。
殘葉余秋色,明霞接暮光。
黃昏未停泊,獨自倚危檣。
天地有大故,朝庭兇訃來。
五年再罹苦,臣民若為哀。
巨賢荷遺托,夢澤滂九垓。
衣冠又新命,收淚心悠哉。
童山皆戴石,淺水屢縈村。
路接猿猱險,云兼瘴霧昏。
披榛投舍館,藉草展行樽。
吏役身無定,天涯一斷魂。
燭燼遺朝幾,爐煙出晝簾。
時春驚一半,山雨悵相兼。
吏局如巢寄,家音以鵲占。
敢思游觀樂,同患滯囚淹。
卻掃陰云藉晚風,十分圓月掛天東。
中秋此夜光華盛,萬國鈞情喜翫同。
何處樓臺恨偏照,幾家樽俎對寒空。
自憐獨宿荒山驛,浩興長歌未易窮。
古人抱道重行志,未肯輕從碌碌居。
孟子歷為侯國客,退之三上相君書。
心忘險阨高蘇武,言極興衰仰仲舒。
試問渭濱如不遇,直鉤何日得生魚。
故歲跼重城,填然思不清。
歸來見春老,何處慰詩情。
顧我幾茅塞,知君已帙盈。
社壇當未廢,舊約可尋盟。
執經今日再相從,快若鴻毛翼疾風。
持己已憐仍舊好,力文還喜后來充。
平蹊安肯容茅塞,美玉寧辭以石礱。
顧我空空當考擊,愧無術學似河東。
龍鳳當年共力攀,參辰異跡十年間。
相逢邂逅身為客,敘別躊躇色動顏。
北冀馬群先駿逸,南山豹隱舊文斑。
而今百里還淹止,行聽佳聲似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