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婺州守南樓宴集
溪山自昔東陽勝,賓客偏于北海多。
四坐英標真倚玉,一時雄辨劇懸河。
淹留慙應三刀夢,豈弟仍傳五袴歌。
更避正堂延蓋老,待將清凈繼蕭何。
溪山自昔東陽勝,賓客偏于北海多。
四坐英標真倚玉,一時雄辨劇懸河。
淹留慙應三刀夢,豈弟仍傳五袴歌。
更避正堂延蓋老,待將清凈繼蕭何。
溪水山巒向來是東陽一帶最為優美的,這里的賓客比當年北海孔融那里還要多。在座的賓客個個風采出眾,如同美玉般令人倚靠;一時之間,大家雄辯滔滔,像瀑布傾瀉。我久留此地,慚愧自己未能像王浚那樣有好的仕途應驗;太守和藹可親,如同能讓百姓傳唱五袴歌的賢官。太守還讓出正堂延請賢才,期待以清凈之治繼承蕭何的風范。
東陽:古郡名,在今浙江金華一帶。
北海:指孔融,曾任北海相,喜賓客。
倚玉:比喻接近美好的人。
懸河:形容說話滔滔不絕。
三刀夢:晉代王浚夢梁上懸三刀,后又益一刀,有人解夢說三刀為州字,又益一刀是益州,后王浚果為益州刺史。
豈弟:同“愷悌”,和樂平易。
五袴歌:漢代廉范為蜀郡太守,百姓作“五袴歌”歌頌他。
蓋老:指賢才。
蕭何:漢代開國功臣,以清凈之治使百姓安寧。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婺州即東陽,詩人奉陪當地太守參加南樓宴集。當時當地可能社會安定,文化活動豐富,太守賢德好客,吸引眾多賓客,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婺州的山水人文和太守的賢德。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優美。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當地的社會風貌和文人雅集的情況。
祝融七十二峰尊,諸老相望古道存。二邵人才元有種,三湘風物向曾論。先生此去行師說,弟子從今記善言。為訪衡山戴監岳,可能略不傍華軒。
柏臺凜凜著清名,十載超遷荷寵榮。風掣滄溟鵬運遠,雨晴官道馬蹄輕。地空積鹵煙光迥,海闊遙天蜃氣清。自昔煮鹽關國計,深期出納慎廉平。
萍草本無根,托生江漢湄。驚風一朝起,各在天一涯。野月照庭帷,清霜沾我衣。同為千里望,何處能光輝。海燕不知冬,蟬蛻不知春。萬物各有定,吾生何所鄰。
雕鞍何處帶禽歸,再向閭閻殺一圍。獵騎不因擒賊去,饑鷹只解傍人飛。生兒豚犬名堪借,占歲鰥魚夢已非。搜粟豈煩囷自指,將軍有令莫輕違。
述職無風政,復路阻山河。還思麾蓋日,留謝此山阿。
南陂荒茀已成圍,北墅田租頗應期。兩地徑規般薄地,小為庵屋大為池。
晚過云林半似村,旋燒茶灶當清樽??扇搜┖笕苋茉?,晴照山房與竹門。
云山悵望八千里,兄弟相看十二年。清路音塵長阻絕,白湖風雨重縈牽。江梅古調當離思,渚雁春心亂遠天。金馬碧雞思共汝,周南蹤跡尚茫然。
海外靈株自古今,江南江北絕相尋。濃陰難覆胭脂色,錦質誰憐冰雪心。近水似拚形影托,為園聊寄姓名深。畏寒豈是安鄉國,白草狼煙情不禁。
鏡里功名白發新,青衫猶復困黃塵。十年厭聽雙溪雨,一策相依萬里身。老覺有情皆夢境,窮將無愧事心神。莫言未卜歸何日,在處青山許隱淪。
向來卜幽期,此樂真雋永。行尋野航渡,俯玩云水影。追隨兩玉人,妙語時灌頂。平生訪古意,到此方一騁。所欣俱禿翁,王事廢朝請。且同陶淵明,蓮社對宗炳。晴軒納野色,秋思浩千頃。忽驚梨棗村,身墮白鷗境。飄零愜勝會,老大惜馀景。況當風露辰,病鶴最先警。留連凈名室,坐閱篆香冷。還尋野田歸,草樹斜復整。有酒當再來,悠悠詎能省。
劫雨頹朱剎,慈云演法輪。但馀飛錫地,未少布金人。一念城能化,多生里不貧。毋將小果對,阿育是何因。
縱步溪南春向闌,軟風聊試褋袍寬。新銓花譜饒爭長,夙訂鷗盟暫許寒。垣竹別來無使到,江梅折后有枝殘。高情遠愧同心侶,佳句新傳墨未乾。
開門來喜氣,幾樹未凋楓。奮發艱難際,抗爭運命中。不甘聽霜虐,竟欲奪春工。桃杏今何似,寧堪試比紅?
連朝風雨不出戶,今朝雨晴山色奇。涌金門頭買畫舫,黎明徑度湖之湄。張公學仙靈石塢,藏書瘞劍荒山陲。丹成馭氣九天上,長松落日風飔飔。玉山草堂素有期,死生契闊良可悲。刲羊載酒拜祠下,俯仰今古興遐思。君不見附子岡頭師相墓,只今惟有草離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