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道中雜詩十三首 其一○
揚雄窺圣域,何啻越距楚。
斷然著成書,凖易與論語。
古來文字學,似此奚足數。
誰謂千秋人,斯言果輕許。
揚雄窺圣域,何啻越距楚。
斷然著成書,凖易與論語。
古來文字學,似此奚足數。
誰謂千秋人,斯言果輕許。
揚雄窺探圣人的境界,何止是像從越國到楚國那么遙遠。他果斷地著成了書,以《易經》和《論語》為準則。自古以來的文字學,像這樣的成就又哪里值得去計算。誰說對于千秋之后的人,這話能輕易地贊許。
揚雄:西漢末年著名學者、文學家。
窺圣域:探尋圣人的境界。
何啻:何止。
越距楚:從越國到楚國,形容距離遠,這里指達到圣人境界的難度。
凖:同“準”,以……為準則。
奚足數:哪里值得計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作者可能處于一個重視學術傳承和評價的時代,看到當時人們對古人成就輕易評判,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對揚雄著書成就的肯定以及對隨意評價古人的批判。其突出特點是以議論入詩,體現了作者對學術評價的嚴謹態度,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學術傳承和評價的思考。
偃蹇江頭臥夕陽,懶將玉雪斗春妍。心期老氏能知白,興寄揚雄獨守玄。仙衣云樣拂輕緇,林下神情特地宜。妒婦津頭風恐急,壞妝聊為變冰姿。
北出湖邊戲,前還苑中游。飛縠繞長松,馳管逐波流。
正氣棱棱數抗顏,忠臣巷遇古來艱。笑中予戟元非遠,只在遲回匕箸間。
渺渺江湖日欲低,淡云籠雨眼中迷。東風不與行人去,只管催鶯故故啼。
何年海上客,移住緱山岑。未辨云霞色,先聞鸞鳳音。山神供石髓,童子問琴心。一謁紫皇去,仙蹤不可尋。
庚戌之秋虜大入,渡桑越碣逾古北。烽火夜照甘泉宮,旌竿晝蔽長安陌。驅我士女蒙毳衣,屠我牛羊為湩食。鎮臣氣喪,邊將兵弛。侵職濫官,勤王者死。決勝豈有帷中謀,主和遂貽城下恥。天子旦集廷臣議,日中不決猶素紙。蜀郡才華久稱趙,慷慨挺身言致討。書生由來劍術疏,往系單于惟餌表。議上始覺龍顏開,司馬授策,宗伯舉杯。登陴一呼,疾聲震雷。胡兒躍馬趨風回,群工獻壽詠康哉。
東谷先生谷水東,黑頭歸去五云中。門前五柳今如許,不負陶家有祖風。
小齋如舫托深居,東壁文光逗綺疏。半點紅塵飛不入,散衙堪自對清虛。
生長夫差國,家住專諸里。鍛鍊昆吾成,一匣明秋水。秋水泠泠聲繞扉,凄清中夜蛟龍歸。空廬獨抱朗月臥,高天颯動霜華飛。提攜神物無人覺,何來白虹常在握。鋒芒衛霍耀天山,精靈荊聶傾河岳。結客紛紛向五陵,呼盧博采且浮沉。寧輸百萬留三尺,懸在腰間酬寸心。鸊鵜新淬光如彗,照見人間不平事。玉玦金镮日日間,匣中一掬明珠淚。嚴城吹角秋夜清,風凄月肅鄰雞鳴。攬衣起舞欲拔劍,無乃歲久青苔生。莫邪空老無人齒,世人共寶鉛刀耳。幕南塞北行路難,酬恩報怨竟誰是。淪落沉埋一蒯緱,恥將彈鋏動諸侯。豐城不掩干霄氣,越石何嗟繞指柔。
有鳥云飛魚躍淵,圣賢見處自天懸。流陰卒卒謾空過,斯道寥寥誰適傳。人境恰逢如擇地,主賓良晤豈非天。二章發我無窮思,不慊遺編對圣賢。
星稀天隕露,山靜谷生風。萬古云中月,炎涼無異同。
怪石棱層枕碧潭,漁歌誰此日回還。一絲風吹青蓑雨,幾度舟橫白鷺灘。平浦有盟鷗片片,紅塵不到水潺潺。客來莫問嚴陵事,怕引時名上釣竿。
災祥何必問圓穹,自是承流得失中。旱魃憑誰投遠裔,靈科聊復啟仙宮。天憐南國人民困,雨走西郊畎澮通。多謝宗英相慰勞,也應休戚略相同。
當年占得泰,生果值三陽。綵合而翁舞,甘分祖母嘗。春先人日暖,日向立春長。示爾辛盤頌,應追筆墨香。
御苑柳初春,龍河冰始泮。祗命辭彤闈,驅車候清旦。超遙起云翼,光華升玉瓚。遠別期譽名,無為乖闕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