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遵道和又用前韻書懷
端的荊州得所依,羽翰終欲更南飛。
閩山萬里長牽夢,蜀鳥千言只喚歸。
當日朋儕俱草澤,而今兒女自輕肥。
白云南望三年客,長是尊前誦式微。
端的荊州得所依,羽翰終欲更南飛。
閩山萬里長牽夢,蜀鳥千言只喚歸。
當日朋儕俱草澤,而今兒女自輕肥。
白云南望三年客,長是尊前誦式微。
真的在荊州找到了依靠,可我終究還是想往南飛。閩地那萬里之外的山川常常牽動我的夢,蜀地的鳥兒千言萬語似都在喚我回去。當年的朋友們都還在草野之中,如今我的兒女卻已生活富足。我這個遙望南方白云的異鄉客已在此三年,總是在酒席前吟誦著《式微》。
端的:的確,真的。
羽翰:翅膀,這里代指自己想要遠行。
閩山:指福建的山。
蜀鳥:傳說蜀地的杜鵑鳥叫聲似在勸人歸去。
朋儕(chái):朋友。
草澤:草野,指未出仕。
輕肥:指生活富足。
式微:《詩經·邶風》中的一篇,有歸隱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當時身處荊州,可能已在外漂泊多年,心中思念故鄉。或許當時社會處于動蕩或變遷時期,詩人與朋友的人生境遇也發生了變化。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歸鄉之情和對人生境遇變化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對比手法增強了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文人的心境和情感世界。
秋庭肅肅風????,
寒星列空蟾魄高。
搘頤靜坐神不勞,
鳥窠無端吹布毛。(同前。)
課驚怖,日上細尋推。
辰巳太沖加日上,若逢蛇雀見兇危,復手也如之。
(大吉加日,宜急去,不可住,辰上見太沖,夜必有風雨,若神后太乙加日辰,夜有賊盜。旺相必見,無氣則不見。)
名利梯媒事已忘,唯憑拙直定行藏。
探玄休煉長生藥,助道時抄歇食方。
溪汲古痕山雨漲,樹摧殘枿野風狂。
一言欲寄休回首。塵路如今事正忙。
同住道人七十余,共辭城郭樂山居。
身如寒木心芽(一作“牙”)絕,不話唐言休梵書。
心期盡處身雖喪,如來弟子沙門樣。
深信共崇缽塔成,巍巍置在青山嶂(一作“掌”)。
觀夫參道不虛然,脫去形骸惎(一作“甚”)高上。
從來不說今朝事,暗里埋頭隱玄暢。
不留蹤跡異人間,深妙神光飽明亮。
我逃世難來出家,宗師指示個歇處。
住山聚眾三十年,尋常不欲輕分付。
今日分明說似君,我歛目時齊聽取。
(見《五燈會元》卷六。)
清懸四面剡溪霜,高臥梅花月半床。
花甕有天春不老,瑤臺無夜月生香。
覺來虛白神光發,睡去清閑好夢長。
一枕總無塵土氣,何妨留我白云鄉。
地僻雙溪合,村深邸舍稀。
主人如舊識,稚子覓新詩。
洗杓開春醞,淘粳作午炊。
春風吹酒醒,琴劍又追隨。
清平大業行皆奢,豈獨堯時聽所加。
豐儉由人天不遠,安危在智道非賒。
關津防害反為害,法令除邪卻長邪。
爭似無言敷密化,既能成國又成家。
黃鳥垂楊一兩聲,流年流去不勝情。
已傷野徑鎖春色,空睡山窻愁月明。
金山真堪沽酒散,山河到了為誰爭。
古人盡入平蕪去,虛對馮唐夸后生。
舳艫銜尾日無虛,
更鑿都城引漕渠。
何事餒來貪雀谷,
不知留得幾年儲?
(同前。)
深逢野草皆為藥,靜見樵人恐是仙。
(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十三《雅言雜載》。)
(按:《全唐詩》卷七三七收二句,缺題,今重錄。)
獨行獨坐任天然,幽隱難逢世網牽。
一志直教齊大道,萬般總是涉因緣。
水磨澗石平如鏡,春引巖藤直似弦。
虛幻已知休更續,蹄輪應不到山前。
靈巖一竅何年鑿?
混沌初開有此門。
探藥仙人何處去,
山中不改舊乾坤。
南臺靜坐一??香,
亙(一作“終”)日凝然萬事忘(一作“慮亡”)。
不是息心除忘想,
都緣無事可思量。
自住國清寺,因循經幾年。
不窮三藏教,匪學祖師禪。
一事攻燒火,余閑任性眠。
生涯何所有?今古與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