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鶯湖至溪上即事 其二
絡繹蕭蕭遍里門,支機嘉事自天孫。
七襄曉織憐花譜,百室春梭饜夕餐。
誰檢吳綾儉歲月,猶飛楚縠照軍屯。
摻摻女手還持作,佳麗江南第一論。
絡繹蕭蕭遍里門,支機嘉事自天孫。
七襄曉織憐花譜,百室春梭饜夕餐。
誰檢吳綾儉歲月,猶飛楚縠照軍屯。
摻摻女手還持作,佳麗江南第一論。
里門內外人群絡繹不絕、風聲蕭蕭,織布的美事源自天孫織女。清晨織女辛勤織布好似憐惜花譜,家家戶戶春日里織布,忙碌到傍晚才吃飯。有誰會去考慮節省使用吳綾來度過歲月,那楚地的輕紗還在軍屯處飛揚。纖細的女子之手還在不停地勞作,江南的佳麗當屬此地為第一。
絡繹:連續不斷的樣子。蕭蕭:形容風聲。里門:鄉里的門。
支機:傳說中織女用以支撐織機的石頭,這里代指織布之事。嘉事:美事。天孫:指織女。
七襄:《詩經·小雅·大東》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指織女白晝移位七次,后用來形容織女織布忙碌。憐花譜:憐惜花譜,這里可能指織布圖案精美如花樣。
百室:指眾多人家。饜(yàn):吃飽。
吳綾:吳地所產的綾子,是一種有花紋的絲織品。儉歲月:節省歲月,即節省使用。
楚縠(hú):楚地所產的縐紗。軍屯:軍隊屯駐的地方。
摻摻(shǎn shǎn):形容女子手纖細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描繪的江南紡織業繁榮景象推測,可能創作于江南地區紡織業發達的時期。當時社會相對穩定,紡織業是江南重要的產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提供了支撐,詩人可能在游覽過程中,看到江南女子辛勤織布的場景而有感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江南紡織業的繁榮和女子的勤勞。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生動展現江南景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當時江南的社會經濟和風土人情,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京華游俠窟,山林隱遁棲。 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 臨源挹清波,陵岡掇丹荑。 靈溪可潛盤,安事登云梯。 漆園有傲吏,萊氏有逸妻。 進則保龍見,退為觸藩羝。 高蹈風塵外,長揖謝夷齊。
雨過天青似蔚藍,碧云收入鳠魚潭。 蠶姑舉手交相慶,趁得新晴老卻蠶。
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涼月薄陰猶殢。紅豆一枝秋思。門外幾重山,山外行人千里。歸未。歸未。又是菊花天氣。
驪山橫岫,渭河環秀,山河百二還如舊。狐兔悲,草木秋;秦宮隋苑徒遺臭,唐闕漢陵何處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晚天長,秋水蒼。山腰落日,雁背斜陽。壁月詞,朱唇唱。猶記當年蘭舟上,灑西風淚濕羅裳。釵分鳳凰,杯斟鸚鵡,人拆鴛鴦。
來時春社,去時秋社,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謝卻蘭橈信杖藜,千峰盤磴入花畦。 晴云度影迷三徑,暗水流香冷一溪。 僧寺多藏深樹里,人家半在夕陽西。 登臨更上朝元閣,滿壁苔痕沒舊題。
山對面藍堆翠岫,草齊腰綠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滄波隱隱江樓。點破瀟湘萬頃秋,是幾葉兒傳黃敗柳。
渚蓮花脫錦衣收,風蓼青雕紅穗秋,堤柳綠減長條瘦。系行人來去愁,別離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
銅雀臺空鎖暮云,金谷園荒成路塵。轉頭千載春,斷腸幾輩人。
砧聲住,蛩韻切,靜寥寥門掩清秋夜。秋心鳳闕,秋愁雁堞,秋夢蝴蝶。十載故鄉心,一夜郵亭月。
太乙宮探梅 冰花艷,水月魂,斗詩壇醉翁筆陣。自南枝漏泄了湖上春,問東風幾番花信? 江樓晚眺 楓枯葉,柳瘦絲,夕陽閑畫闌十二。望晴空瑩然如片紙,一行雁一行愁字。 秋晴 秋聲定,微雨歇,透疏欞紙窗風裂。孤燈兒似知愁恨切,照離人半明半滅。 暮春 尋芳宴,拾翠游,杏花寒禁煙時候。叫春山杜鵑何太愁,直啼得綠肥紅瘦。
問六橋何處堪夸?十里晴湖,二月韶華。濃淡峰巒,高低楊柳,遠近桃花。臨水臨山寺塔,半村半郭人家。杯泛流霞,板撒紅牙,紫陌游人,畫舫嬌娃。
晚天長,秋水蒼。山腰落日,雁背斜陽。璧月詞,朱唇唱。猶記當年蘭舟上,灑西風淚濕羅裳。釵分鳳凰,杯斟鸚鵡,人拆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