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道中呈遵道
青煙漠漠柳依依,落日云中雁北飛。
咄咄書空誰的會,遲遲行道子同歸。
桑陰蓋地牛羊困,麥秀漫山鳥雀肥。
向晚未知投宿處,敗籬疏屋火煙微。
青煙漠漠柳依依,落日云中雁北飛。
咄咄書空誰的會,遲遲行道子同歸。
桑陰蓋地牛羊困,麥秀漫山鳥雀肥。
向晚未知投宿處,敗籬疏屋火煙微。
青色的煙霧彌漫,柳枝輕柔飄拂;落日余暉中,云中大雁正向北飛去。我像殷浩那樣在空中比劃‘咄咄怪事’,有誰能理解我的心事?與你同行在這緩慢的路上,我們相伴而歸。桑樹的濃蔭覆蓋大地,牛羊顯得困倦;麥田抽穗漫山遍野,鳥雀吃得肥美。天色已晚還不知何處投宿,只見破籬笆旁稀疏的房屋上升起微弱的炊煙。
漠漠:形容煙霧彌漫的樣子。
依依:形容柳枝輕柔隨風搖曳的樣子。
咄咄書空:用晉代殷浩典故,指因失意而心中不平,此處指內(nèi)心的感慨無人理解。
的會:理解、明白。
遲遲:緩慢的樣子。
麥秀:麥子抽穗揚花。
向晚:傍晚,天色將晚。
敗籬:殘破的籬笆。
此詩應為作者行至汝州途中所作,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待考。詩題‘呈遵道’表明是贈友人之作,可能作于與友人同行的旅途中,通過沿途所見所感,抒發(fā)行旅情思并與友人分享。
全詩以行旅視角展開,前半描繪自然之景,后半轉向田園與行旅困境,借景抒情,將個人行旅感受與田園觀察結合,語言質(zhì)樸,情感真摯,展現(xiàn)了宋代詩人對日常生活與自然細節(jié)的敏銳捕捉。
新篁節(jié)未解,已作干云碧。偶然三徑開,錯擬揚雄宅。
秋風秋雨在天涯,響寒笳,亂飛鴉。便下重簾,秋思也難遮。繞宅黃蘆與苦竹,誰伴我、醉流霞。南山聞道有人家,短籬叉、滿黃花。為問陶公、可許乞仙葩。待折一枝相看取,清瘦影、共窗紗。
吟斷西風首重搔,一肩行李不勝勞。云移天影霽光淡,雨洗山容秋氣高。末路艱危心易感,少年凌轢意偏豪。月明孤館不成夢,起坐挑燈讀楚騷。
占得先開不待春,風饕雪虐長精神。老人不是尋花看,要與尊罍洗世塵。
炎火無光漢祚微,月明烏鵲又南飛。臥龍一起成王業(yè),千古才知帝魏非。
翅老西風點綴霞,秋江難認宿蘆花。云邊字缺銀鉤斷,月下箏閒玉柱斜。影亂飛鷗回遠浦,陣迷宿鷺落平沙。聲聲叫起蘇郎恨,為帶吳霜染鬢華。
東坡云此竹,可以醫(yī)人俗。我愛食其萌,清風時滿腹。況茲如瓠肥,何須更添肉。便欲刻此圖,收入桐君錄。
若喚作拄杖子,埋沒己靈。不喚作拄杖子,辜負先圣。
造物生吾固有由,豈嫌馬勃與牛溲。少而拙訥隨編派,老近疏愚逐大流。香草美人同陌路,米泔菜葉共春秋。鉛刀一割粗能用,偶動詩懷詠翠丘。
上日開筵曲水濱,年年相憶在茲辰。千家榆火催寒食,萬點楊花照暮春。紫燕卻歸尋舊主,黃鸝到處喚游人。東來巢父如相問,為覓風流賀季真。
五嶺秋高氣色寒,珠林明月此登壇。天涯兄弟論心處,海國風塵抵掌間。勝事漫須夸落帽,歸人未許動征鞍。詰朝更有龍山會,彈劍酣歌任倚欄。
已枯斷竹鈞私被,既沒賢公帝念深。仆木偃禾如不起,至今誰識大忠心。
偃蹇供常病,棲遲隔故鄉(xiāng)。檢書槐月曉,移枕竹風涼。翠管虛中禁,金莖足上方。圣朝無羽獵,未敢奏長楊。
海戶求鮮食,填筐管族繁。杴泥深詣窟,緣殼暗尋門。撱玉容生擿,凝酥怯過燔。著姜相打合,漬酒與溫存。角聳蠻娃髻,纑纏拙婦魂。味饕人口腹,菑累爾兒孫。比類憐吹呴,含津憶吐吞。庭霜委故蛻,沙雨沒虛痕。薦爽山杯后,休將蠣蛤論。
歲月多因酒破除,自慚彈鋏為歌魚。萬夫膽氣雙蓬鬢,四海聲名一草廬。霍岳雨晴神惠溥,堯祠風煖圣心虛。年來頓有江湖夢,且莫頻修光范書。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