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韓存中侍郎赴光州二首 其一
公今處群士,
培??望嵩高。
不有千鈞重,
虛蒙一字褒。
荒山伏虎兕,
小徑狎貍猱。
默坐吾已得,
往尋渠自勞。
公今處群士,
培??望嵩高。
不有千鈞重,
虛蒙一字褒。
荒山伏虎兕,
小徑狎貍猱。
默坐吾已得,
往尋渠自勞。
您如今身處眾多士人之中,就像小土丘仰望高大的嵩山。若沒有千鈞般的才德分量,空得一字褒獎也無意義。荒山中潛伏著猛虎犀牛,小路上常有貍貓猿猴嬉鬧。我靜坐沉思已有所領悟,刻意去追尋那些紛擾不過是自尋煩惱。
培??(pǒu lǒu):小土丘,比喻平庸之輩。
嵩高:指嵩山,五岳之一,此處比喻崇高、杰出的才德。
千鈞:古代三十斤為一鈞,千鈞形容極重,喻指深厚的才德。
虎兕(sì):老虎和犀牛,泛指兇猛野獸。
貍猱(náo):貍貓和猿猴,代指山野間的小動物。
渠:代詞,此處代指外界的紛擾事物。
此詩為作者送別韓存中侍郎赴任光州時所作。光州地處偏遠,詩人通過自然意象與對比手法,既肯定韓存中才德之重,也暗含對其赴任后堅守本心、不為外界紛擾所動的期許。
全詩以“才德之重”為核心,前半借“培??”與“嵩高”對比,肯定友人德厚;后半以“虎兕”“貍猱”隱喻外界紛擾,勸其靜守本真。語言含蓄而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懷與高潔品格的推崇。
大婦如羅浮,中婦如西湖。小婦如陽朔,年華二八初。傾城誰不顧,渺渺獨愁余。
飛來今兩駐徵輪,暫醉榴花五色春。云物訝從天竺寺,夢魂還對舒州身。憑高準擬開懷久,戀闕應知入眼頻。華發自慚勛業晚,安期仙術敢重論。
昔時五龍化五公,口授睡法希夷翁。恬然一境天地外,晉漢周宋皆為空。君不見南陽臥龍臥隆中,魚水萬古君臣同。定軍山頭葬龍蛻,赤帝燼息龍何功。嗚呼五龍之睡睡亦濃,左耳忽割不可蹤。龍潛龍躍各有會,即使終臥誰知龍。
雙燕集蘭閨,雙飛高復低。向戶疑新箔,登巢識故泥。依櫩本相賀,近幕愿同棲。
生亦我所欲,一死不可逃。東吳有張悌,可以勵士操。牛渚至今在,江水空滔滔。今日我死日,仲思安足邀。曾受丞相知,常恐負賢豪。賢者詎不重,知己誠難遭。此心茍可已,角巾歸蓬蒿。人生貴適意,痛飲讀離騷。何自苦乃爾,九原無醇醪。
路迷鄉思渺何極,長怨歌聲苦凄急。不知歌者樂與悲,遠客乍聞皆掩泣。
九月云中雪不遲,香貂初上髻鬟時。酒酣共射陰山兔,雙兔雌雄誰得知。
除卻生辰薦親外,酒船何處不沈冥。即今四大留何事,勞得山僧為捧經。
足非病跛苦瘡痍,兀立攜藤拜跪遲。倒屣掇皮真自見,登堂著襪怒何為。空軒獨臥懷藭曲,幽徑微行畏蒺藜。俗客相過盡推去,一杯五積睡還宜。
崇煙翠帶兩縈懷,絡繹豈皆瞻仰來。揚子江聲聽木拱,臺城柳色送潮回。環岑競出崢嶸角,望氣翻憐錦繡灰。寄眄東南甌越外,沈浮風雨一隅哀。
官家春會與民同,土釀鵝竿節節通。一匝蘆笙吹未斷,蹋歌起舞月明中。
風散濃云月色開,柴扉半掩獨銜杯。休嫌幽士貪岑寂,鼓吹城南遠送來。
江南山,秀色晴光杳靄間。一帶平凝愁翠黛,數峰孤絕聳煙鬟。江南云,片片飛來湘水濱。愁絕蒼梧鼓瑟女,悵望陽臺行雨神。江南月,依然照我傷離別。故人千里共清光,玉臂云鬟香未歇。江南竹,霜霰歲寒依舊綠。誰向溪邊養籜龍,滴露搖風一林玉。江南梅,昨夜溪頭玉雪開。贈遠欲傳千里恨,和煙為折一枝來。江南客,鬢發蒼浪不堪摘。明時遷逐念前非,一夜愁吟霜月白。
蒹葭影里一停杯,再歲龍灣我復來。葦岸色連殘雪曙,漁汀歌隔暮云堆。溯流不盡澄清意,擊楫深慚濟涉才。目引仙城天咫尺,片帆還趁好風開。
燒燈節后發京師,春色初回楊柳枝。耆老如云待漚渚,到官莫過牡丹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