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詠庭前萱草
傳說亡憂樹后屏,
誰教卻種在前亭。
想因白髪愁千斛,
故遣芳階綠一庭。
青柎幾時將碧草,
丹心有日恐飄萍。
更憐共道慈親號,
遶砌還須雨露榮。
傳說亡憂樹后屏,
誰教卻種在前亭。
想因白髪愁千斛,
故遣芳階綠一庭。
青柎幾時將碧草,
丹心有日恐飄萍。
更憐共道慈親號,
遶砌還須雨露榮。
傳說萱草(亡憂樹)該種在屋后作為屏障,是誰卻將它種在了前亭?想來是因為白發之人愁緒千斛,所以讓這芳階前綠滿庭院。花萼何時能伴碧草生長,那紅色的花心有朝一日恐如飄萍。更令人憐惜的是它被稱為‘慈親’的象征,繞著臺階生長還需雨露滋養才能茂盛。
亡憂樹:萱草的別稱,傳說萱草可忘憂,故有此名。
斛(hú):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斛,此處極言愁多。
柎(fū):同“跗”,花萼,即花瓣下的綠色托片。
遶砌(rào qì):繞著臺階。遶,同“繞”;砌,臺階。
慈親號:萱草又被稱為“母親花”,古人常以萱草代指母親,故云“慈親號”。
萱草在古代文化中兼具“忘憂”與“思親”雙重意象。此詩或為詩人于庭院中見萱草,由其種植位置(前亭而非傳統“后屏”)引發聯想,結合自身或他人白發之愁、對母親的思念等情感創作,故題為“戲詠”,暗含輕松中的深沉。
詩通過對庭前萱草的描寫,既回應其“亡憂”傳說,又以“白發愁千斛”暗寫愁緒難消;末句“慈親號”“雨露榮”則升華主題,將萱草與親情關聯,體現平凡景物中的人文溫度,是一首兼顧趣味性與深意的詠物小詩。
暮鑰嚴溫省,宵鈴靜浴堂。銀花無奈冷,瑤草又還芳。夢久聞仙吹,班清犯曉霜。帝閽何所叩,一炷祝堯香。
親年逾八十,隨分老江村。舊喜更生齒,今憂病不言。孤云憐白首,薄日畏黃昏。幸得加餐外,猶能飲一尊。
枕上書難寄,羈愁久病中。閉門三日雨,歸夢五更風。
半篙淥漲狎鷗邊,萬點青尖拄笏前。水色山容斗清好,吳中關市有巢仙。
獨不見,佳人面,二八美如花,嬌態人爭羨。又不見,佳人老,鬢邊白發垂,委棄如秋草。世間萬事同此輩,興衰得喪真相類。古來達人每洞觀,無辱無榮亦無悔。
野鳥啼春弄曉晴,水光山色更分明。東君似助游人樂,故遣飛花管送迎。
櫛風沐雨田間走,一任塵封妝鏡久。晝飲一瓢如水粥,卻嫌照見飛蓬首。
新結方橋跨兩間,更渠清溜作潺潺。春來得句因池草,病起無端減帶環。樓迥卻愁多見月,城高元不礙看山。銷憂況有詩書在,贏得湖邊日日閒。
逐仙賞,展幽情。踰昆閬,邁蓬瀛。
慚愧微才類散樗,好為農圃更為漁。觀濤試把任公釣,種樹新傳郭橐書。石廩山邊馀秫米,木奴洲畔足鱸魚。行歌飽飯宜高臥,誰肯還驅九折輿?
大滌洞與華陽通,中有許郭仙人蹤。青山九鎖翠蛟舞,明月孤懸天柱峰。雷淵子,雙青瞳。顏如丹砂發如漆,呼吸沆瀣凌空濛。手把五色金芙蓉,翩然騎云朝九重。天寒猿鶴久相待,詔許飛佩還山中。太乙真人坐蓮葉,銀漢無聲波帖帖。滴露軒前夜氣清,石函云冷青瑤笈。還山二月春風來,玉屏洞口桃花開。寄謝山靈儻相許,吹笙弄月登蕭臺。
草堂回首海云邊,舊路依稀幾隔年。白石峰高幽興里,滄江水闊大方前。閒來月棹頻乘夢,老去云巢再結緣。領得涯翁新墨去,文星長照斗南天。
暖風微雨晝迷冥,深院無人處處鶯。未必詔華從此擲,不須愁怨卻悲鳴。
茆檐漠漠晚風微,曲院無人雨霽時。忽見碧窗疏影亂,一痕新月在花枝。
妖霾噬帝都,惡夢吞中國。夢為霾之精,霾者夢之色。人事上應天,當究誰失德?于戲今圣出,盡清前君側。四兇倘不除,何以安民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