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居即事三首 其一
瘴癘過庚伏,庶幾其少瘳。
甘心忍殘暑,指日是清秋。
汴水他年別,郴江此日留。
如何理歸夢,只見嶺南州。
瘴癘過庚伏,庶幾其少瘳。
甘心忍殘暑,指日是清秋。
汴水他年別,郴江此日留。
如何理歸夢,只見嶺南州。
瘴癘之氣過了三伏天,希望能稍微好轉。心甘情愿忍受殘余的暑氣,不久就會迎來清爽的秋天。當年在汴水畔離別,如今在郴江邊停留。怎樣梳理歸鄉的夢境?眼前只有嶺南的州郡。
瘴癘(zhàng lì):南方山林間濕熱蒸郁致人疾病的氣,泛指瘴氣。
庚伏:即三伏天,夏季最熱的時候。庚,古代用干支紀日,“伏日”指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的初伏、中伏、末伏。
庶幾(shù jī):或許可以,表示希望。
瘳(chōu):病愈,這里指瘴癘減輕。
汴水:古河流名,指今河南汴河,北宋都城汴京(今開封)附近,代指北方故地。
郴江:流經今湖南郴州的河流,郴州位于嶺南(五嶺以南),詩人此時可能在此地。
嶺南:指五嶺以南的地區,今廣東、廣西一帶。
此詩可能作于詩人貶居嶺南(如郴州)期間,時值夏秋之交。詩人因瘴癘困擾,思念北方故地,寫下此詩表達客居之愁與歸鄉之愿。
詩通過夏秋交替的時節描寫與南北地域對比,展現貶謫文人客居嶺南的孤寂心境,語言質樸,情感真摯,以日常即事入詩,體現細膩的內心活動。
戎馬何年息,關山故國遙。霸齊思管仲,伐楚問周昭。往事江流盡,新愁木葉飄。高樓頻徙倚,秋興坐來超。
嶺下望嶺上,夭矯蜒蜿飛。背無一仞闊,旁有萬丈垂。循背匍匐行,視敢縱橫施。驚魂及墜魄,往往隨風吹。午日曬石熱,手腹過蒸炊。大喘不可當,況乃言語為。心急足自縛,偷眼群峰低。煙烘浪掩掩,日走金離離。松頭密如麻,明滅無斷期。誰知萬險中,得此希世奇。真勇是韓愈,乃作兒女啼。
攫金不見人,士以貪自欺。玉壺有清冰,皎皎不受緇。畏義如畏刑,律己吾所師。一尉百僚底,三歲袖手歸。鄙夫顙有泚,行李惟囊衣。
氣轉融和物事新,無論玉雪長精神。梅花又誤東君約,開到西泠是后春。
歸來訪田里,轉首憶關河。黃葉階前滿,白云山上多。人情空爛漫,世事盡差訛。親愛子孫輩,愁予兩鬢皤。
墨君石友是同參,幾葉光風染碧嵐。悵望王孫杳何許,年年芳草滿江南。
蟾蜍吹光接日月,枯瓠氣升影滅沒。爾赪我白雙被發,衣穿后裻腳不襪。忽疑青天墮彗孛,詭形怪影恣鶻突,誰其幻之吾欲罰。
此身飄泊旅天涯,九日悽然客念家。且把紅醪嘗紫蟹,何須白發對黃花。藥囊賴有茱萸實,茶銚頻煩薄荷芽。山果海鮮多不識,卻須傳與北人誇。
古時灞水即蘆溝,今代車書似水流。日間五色龍文氣,天上春開五鳳樓。
海水不可竭,泰山不可移。天道有終始,人道無委蛇。誰能長羽翼,直上跨云螭。我生百年內,泡電將安之。鳳凰翥千仞,斥鴳巢一枝。區區曲繩士,徒為達者嗤。
前時楚襄夢,今夕伶玄妾。瓊斷藍橋漿,紅流御溝葉。
往日說天涯,天涯不可見。今日在天涯,金陵即鄉縣。登高成曠望,天海真一線。銷黯英雄氣,那不妻孥戀。良辰在今夕,梁燕徒爾羨。想得燭光里,明眸自流眄。稚子逢糕餅,膝前正雀忭。
同嬉共讀影相連,契闊無端卅二年。萬種悲歡成往事,酒邊惟話弟兄緣。
席地檐前趁晚涼,逍遙不是傲羲皇。蹇修天亦憐吾拙,拯溺人堪為世忙。興著野花呈艷好,情關幽鳥弄笙簧。生涯老去無長物,一卷韋編袖里藏。
往說齊侯寢,此堂申甫馀。千齡長秀聳,眾木既消除。杖履每多興,冰霜深自如。涼風破蒸暑,真賞復誰須。華堂柏兩株,清景喜多馀。密影隨步武,涼風自掃除。蒼顏師尚父,勁節藺相如。寄謝繁華子,榮枯可立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