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成伯見贈四首 其四
昔在中朝時,每從賢俊游。
酒酣握手歡,預懷今日憂。
兩經嶺嶠春,三度江湖秋。
朱卿抱奇節,好語忽見收。
我無濟世策,君有活國謀。
相尋不相笑,夜光猶暗投。
道喪師友絕,寧有民不偷。
風波極浩渺,欲濟能無舟。
昔在中朝時,每從賢俊游。
酒酣握手歡,預懷今日憂。
兩經嶺嶠春,三度江湖秋。
朱卿抱奇節,好語忽見收。
我無濟世策,君有活國謀。
相尋不相笑,夜光猶暗投。
道喪師友絕,寧有民不偷。
風波極浩渺,欲濟能無舟。
從前在朝廷任職時,常常與賢能才俊交游。酒興正濃時握手歡笑,那時已預感到今日的憂愁。兩次經歷五嶺的春光,三度度過江湖的秋意。朱卿懷抱卓越節操,贈我的佳篇忽然被收存。我沒有濟世的良策,您卻有治國的謀略。相互尋訪不笑對方,如夜光寶璧仍暗投。道德淪喪師友斷絕,怎會有百姓不茍且?風波浩蕩無邊無際,想要渡河豈能無舟?
中朝:指朝廷。
賢俊:賢能杰出的人才。
嶺嶠(qiáo):五嶺的別稱,代指南方偏遠之地。
奇節:卓越的節操。
活國謀:治國的良策。
夜光:指夜光璧,傳說中夜間能發光的寶玉,此處比喻杰出才能。
偷:茍且,敷衍。
濟:渡河,此處比喻解決困境。
此詩應為作者外放或貶謫期間所作。詩中“兩經嶺嶠春,三度江湖秋”表明其長期遠離朝廷,漂泊南方;“道喪師友絕”反映當時道德頹喪、志同道合者難尋的環境。朱成伯贈詩相勉,作者以此詩回應,既述交游往事,亦嘆現實困境。
全詩以回憶起筆,由昔時交游轉入今日漂泊,通過與友人才能的對比,暗含對自身境遇的感慨;末句“欲濟能無舟”以渡河喻救國,點明尋求助力的主旨。詩風沉郁真摯,展現了士大夫在時代動蕩中的責任意識與無力感。
邊愁隱隱上顛毛,肺病那堪轉側勞?惟有空庭一片月,漫移花影護征袍。
得賦歸來意便佳,春風歌酒度秦淮。已輸茂叔難尋樂,顧學堯夫易打乖。一壑自便終老計,五松都共謝官階。山中白酒應新熟,得放懷時且放懷。
天外聞清梵,晨光滿翠微。杖藜蒼蘚滑,斫藥紫參肥。松偃云垂蓋,花分露濕衣。一僧能話古,去住轉忘機。
廿四溪潭匯,驚雷響不通。如何三峽水,都在一橋中。白噴炎天雪,寒吹古澗風。棲賢僧舍外,坐久瀑聲空。
向平婚嫁尚綢繆,五岳先為夢里游。八識田中難了事,知心惟許老湯休。
守臣憂國愿年豐,半刺雙鳧此念同。安得時旸時雨若,有生均在泰和中。
帝城煙冷江沱在,郿塢金多社稷危。
云門殘六寺,吾師傳一經。持向緇衣講,何妨絳帳橫。
庚寅子以降,正則冠其名。忠事懷王側,明章楚郢城。楚齊連尚固,堪敵霸秦征。美政余靈氣,九歌韻始成。奈何圍屑小,高潔使王輕。的皪騷辭起,怛憂幽怨生。黃棘盟立日,伏禍有刀兵。故國危旦夕,欷噓涕淚橫。獨清憑孤獨,獨醒認心驚。漁父誨經世,逐流可自寧。美人與香草,縱死也無更。國破山河碎,余年豈茍營。鼓枻汝歸去,吾當識濁清。滄浪濯其足,不污大夫名。憑此汨羅水,足澄家國情。還遺華章句,天問一聲聲。
畫筆難描蘋渚意,詩情難狀柳堤風。若令妙處人皆會,甘把漁竿伴釣翁。
簾捲流螢入,窗虛碧月來。據床罷書卷,獨上露華臺。
湖山迤邐接亭皋,前代遺蹤有石壕。別殿佩環歸杞棘,修陵鳧雁出蓬蒿。臺荒過午樵歌入,寺近經時梵鐸高。腸斷覆舟山下路,年年春草似青袍。
桐柏山。淮之首。肇基帝跡。遂光區有。大震邊關。殪獯丑。農既勸。民惟阜。穗充庭。稼盈畝。迨嘉辰。?芳糗。納寒場。為春酒。昭景福。介眉壽。天斯長。地斯久。化無極。功無朽。
山水千年尚抱靈,太湖一片護重屏。龍成天子難埋氣,虎在人心莫問形。茂苑燕新煙里見,橫塘蛙亂雨中聽。書生獨背斜陽立,看鹿春歸草又青。
春意應嫌芍藥遲,一枝分秀伴雙蕤。并肩翠袖初酣酒,對鏡紅妝欲斗奇。上苑風煙工獻巧,中天雨露本無私。更看散作人間瑞,萬里黃云麥兩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