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室絕頂
生平仰嵩丘,今日上絕頂。
蒼天不能高,星斗閟光景。
風云乍起伏,雷雨半蘇醒。
下看飛鳥背,錯亂松柏影。
神龍不深遁,偃蹇臥半嶺。
舊聞飛石鬬,不受懸瀑梗。
大河東北流,渺渺黃數頃。
五更看日出,平地涌金餅。
誰能啜其華,夜氣初未冷。
諸峰環而立,一一皆秀整。
中居此丈夫,眾象不得騁。
巍然萬物表,獨閱百代永。
同來有奇士,可得一笑領。
不用貯微言,區區吊箕潁。
生平仰嵩丘,今日上絕頂。
蒼天不能高,星斗閟光景。
風云乍起伏,雷雨半蘇醒。
下看飛鳥背,錯亂松柏影。
神龍不深遁,偃蹇臥半嶺。
舊聞飛石鬬,不受懸瀑梗。
大河東北流,渺渺黃數頃。
五更看日出,平地涌金餅。
誰能啜其華,夜氣初未冷。
諸峰環而立,一一皆秀整。
中居此丈夫,眾象不得騁。
巍然萬物表,獨閱百代永。
同來有奇士,可得一笑領。
不用貯微言,區區吊箕潁。
生平一直仰慕嵩山,今日終于登上它的頂峰。蒼天在它面前不再顯得高邈,星斗的光輝也被遮蔽。風云忽然起伏涌動,雷雨仿佛剛從沉睡中蘇醒。俯瞰山下,飛鳥的脊背清晰可見,松柏的影子錯亂交織。神龍不再深隱,屈曲偃蹇地臥在半山。曾聽聞飛石相斗的傳說,不受懸瀑阻擋。黃河向東北流去,水面泛起渺渺黃色。五更時分看日出,如金餅從平地涌出。誰能啜飲這光華,夜氣還未完全冷卻。周圍群峰環立,每一座都秀雅齊整。嵩山如大丈夫居中,萬物氣象都無法超越。它巍然矗立在萬物之上,獨自見證百代永恒。同游的有奇人異士,相視一笑心領神會。不必貯藏精微之言,何須效仿隱士箕潁之嘆。
嵩丘:嵩山,五岳之中岳,太室為其主峰。
閟(bì):遮蔽、隱藏。
偃蹇(yǎn jiǎn):屈曲高聳的樣子。
飛石鬬:傳說嵩山有飛石相斗的奇觀。
箕潁(jī yǐng):箕山與潁水,代指隱士居所,如許由洗耳處。
此詩應為詩人登臨嵩山太室峰絕頂時所作。嵩山作為五岳之中,自古被視為神圣之地,詩人久懷仰慕,終得登攀,借登山所見所感,抒發對自然偉力的敬畏與個人胸襟的開闊。具體創作時間或與詩人游歷中原的經歷相關。
全詩以登太室絕頂為線索,從仰幕到登頂,由近景到遠眺,層層鋪陳嵩山的高峻奇偉與自然奇觀,既展現了嵩山“巍然萬物表”的地位,也傳遞出詩人超然豪邁的精神境界,是一首兼具地理描繪與情感抒發的山水佳作。
大樹小樹俄變玉,千峰萬峰忽失青。高人深掩茅屋臥,不羨圍爐醉復醒。
暫隨鳧伯縱閑游,飲鹿因過翠水頭。宮殿寂寥人不見,碧花菱角滿潭秋。
衰年何用響錚錚,一錯元來鑄不成。為役誰憐燭之武,浮言枉累鐵元城。鑠金有口難從眾,轑釜無羹枉怨兄。一點紅爐屬君手,放教躍冶要分明。
瓜洲渡,三江路。客子將母心,湯湯水東赴。水東赴,送客江上還。前年奉觴衣白鷺,今年奉觴衣白鷴。子階日以崇,母心日以樂。樂在平反多,豈論官與爵。君不見漢家京兆雋不疑,母子聲名天下知。
莫道妝成斷客腸,粉胸綿手白蓮香。煙分頂上三層綠,劍截眸中一寸光。舞勝柳枝腰更軟,歌嫌珠貫曲猶長。雖然不似王孫女,解愛臨邛賣賦郎。錦里芬芳少佩蘭,風流全占似君難。心迷曉夢窗猶暗,粉落香肌汗未乾。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歲歲看。
收淚看花花轉紅,花前心事想君同。幽燕車馬從天下,吳楚舟航與海通。貴賤不應懸趙孟,去留終擬報曹公。石田秋雨喧雞鶩,早附冥鴻萬里風。
亂兵如穴蟻,攘攘欲何逃。肆毒空搖蠆,支傾已斷鰲。上方塵不染,北極勢元高。佩犢知難久,紛紛已賣刀。
禪學元非妄詆訶,聲前句后總成魔。本來性即虛空是,自障塵因聞見多。過眼皆如云不住,舉頭但看月如何。傳燈諸老還癡絕,只玩心珠底用歌。
深院無人易得愁,玉階行遍思悠悠。日斜立盡梧桐影,不道梧桐不耐秋。
清河氏,聽取此根原。自昔未逢超岸筏,而今又值下坡年。猶被世情牽。繁華境,虛幻不牢堅。休向夢中重作夢,便于玄上更搜玄。修補洞中天。
自公有小暇,辟地時栽竹。豈無草與花,偏愛此君獨。疏疏挺數竿,高可齊于屋。遙擬碧成陰,定招云來宿。風定妙香生,時聞靜中馥。幽韻雜松濤,支枕如聽瀑。片石斜置傍,妝點畫半幅。蕭森官舍里,何異筼筜谷。
浣淚春衫未忍收。殘紅獨許素箋留。三生底事絮萍游。細酌松梢云尾月,重溫花夢蝶魂憂。鶯天笛夜奈何秋。
苦悲塵市上高樓,老眼遙開天際頭。弦管云霄窮晝夜,海山今古幾風流。汪洋萬里樽前興,紫翠千重分外幽。一縱豪吟來勝概,雅懷曾計末齡遒。
城門當有血。城沒陷為湖。
晴日蒸紅爛若霞,一枝如影綠窗紗。去年花里尋詩處,錯認溪橋賣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