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視
學視覩懸虱,病耳聞鬬蟻。
紛然酬六鑿,萬劫費揩洗。
君看杯中蛇,妄想從何起。
忽然一妙語,初無強料理。
回觀積年疾,乃是一念使。
誰能明此心,香山老居士。
學視覩懸虱,病耳聞鬬蟻。
紛然酬六鑿,萬劫費揩洗。
君看杯中蛇,妄想從何起。
忽然一妙語,初無強料理。
回觀積年疾,乃是一念使。
誰能明此心,香山老居士。
學習觀察能看到懸掛的虱子,生病的耳朵能聽見螞蟻爭斗。紛紛應對各種感官刺激,歷經萬劫也難以清除。你看那杯中的蛇影,妄想究竟從何而起?忽然一句妙語點破,原本無需強行處理。回頭看多年的疾病,原來是由一個念頭引發(fā)。誰能明白這個道理?香山老居士(白居易)啊。
學視覩懸虱:典出《列子·湯問》,紀昌學射時練習觀察,能將虱子看得如車輪般大。
病耳聞鬬蟻:化用《世說新語》中殷仲堪病中聞蟻動如牛斗的典故,形容病中感官敏感或幻聽。
六鑿:出自《莊子·外物》,指人的六種感官(耳、目、鼻、口、舌、心)。
萬劫:佛教用語,極言時間漫長。
杯中蛇:典出《風俗通義》“杯弓蛇影”,喻因錯覺產生的虛妄疑慮。
香山老居士:指唐代詩人白居易,晚號香山居士,此處借指明心見性之人。
此詩約創(chuàng)作于宋代,當時文人多融合儒釋道思想探討心性問題。作者借生活中“視虱”“聞蟻”“杯蛇”等常見現象,結合佛道典故,揭示妄念源于內心的禪理,反映了宋代士大夫對內心修持的關注。
全詩以小見大,通過具體生活現象與經典典故,指出人內心的妄念是煩惱與疾病的根源,倡導明心見性以破執(zhí)。語言質樸而哲理深刻,體現了宋代詩歌“以理趣勝”的特點。
世人皮底黠,肚里沒頭癡。只取眼前樂,不憂身后非。眼前樂不久,身后苦多時。愿君早為計,后悔恐難追。
貳車曾上漢中臺,十月海棠無數開。萬里相逢曾識面,雙眵掃凈更傳杯。高情共惜燕支暈,歸夢還思滟滪堆。客去主人應卜夜,不妨喚取燭籠來。
竹淚雨斑斑。綠上闌干。西亭展卻水云寬。畫出瀟湘秋意思,一雁初還。小枕夜香殘。消盡悲歡。籠鴛翠被怨新寒。知否一般銀燭底,人隔重山。
西域高侯自愛山,此君冰雪故相看。蒼梧帝子秋風淚,翠袖佳人日暮寒。妙處寧論鐵鉤鎖,深情莫報翠瑯玕。誅茅何處陰厓底,靜看梢頭玉露漙。
嘗聞圣主得賢臣,三接能令四海春。月滿禁垣齋沐夜,清吟屬和更何人。
為郎非白頭,作牧授滄洲。江界乘潮入,山川值勝游。暑氣隨轉扇,涼月傍開樓。便欲歸田里,拋官逐隱侯。
求名趨于朝,求利入于市。古今朝市間,相爭如鼎沸。不如歸山林,揩磨自心地。心地若分明,名利如唾涕。
自別瓊林雨露邊,江湖目斷繡衣前。禹門尚想龍初化,遼海驚聞鶴已仙。烈日秋霜空耿耿,重山宿草正芊芊。不才后死知何用,坐對諸郎獨泫然。
隔夜西風為辦嚴,掃除氛曀出晴天。正逢翠幄張青綺,應念朱唇拂紫綿。
門前車馬氣如云,鵲噪驚猜意甚馴。別歲風光從草草,報人消息喜頻頻。當家金印君先得,明日椒盤我自親。共樂高堂稱斝壽,安輿迎養(yǎng)趁垂齡。
古今同活法,妙處在阿堵。浮云不作祟,白黑可坐數。窮冬掩關臥,豈為作詩苦。挑燈讀韋編,至味可深咀。
輕靨娟寒,瘦魂凄夕,苒苒金飆來處。一盞泉分,半?月亞,疏香暗傳瑤俎。怕寸剪、秋心苦。沈吟背花去。為誰顧。話凄涼、舊籬都改,幽夢殢、應怯柘裙新舞。破笑倚霜清,算柴桑、孤約曾許。點年蜂黃,寫殘妝、還乞妍句。盡金罍沈醉,莫管明朝風雨。
一時冠冕競加鞭,誰似先生晚節(jié)賢。鬢雪自因憂國選,顏丹端為省塵緣。山林喜近生申日,海宇爭期致主年。聞道相看起安石,寧容高臥樂詩禪。
通道三杯如李白,解酲五斗似劉伶。爾來心渴鴨頭綠,應許唇沾竹葉青。
歲晏俄聞上國行,安車可是暮年情。早朝翠霧沾衣濕,夜直銀河入坐清。社稷憂勤霜鬢短,江湖歸夢釣絲輕。相攜不盡丁寧語,歌斷驪駒白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