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珪公杲公四首 其三
杲固昔所熟,
珪亦舊聞名。
江西一聚首,
遂寛南去程。
掃除文字習,
追尋香火盟。
期君向此道,
隱若一長城。
杲固昔所熟,
珪亦舊聞名。
江西一聚首,
遂寛南去程。
掃除文字習,
追尋香火盟。
期君向此道,
隱若一長城。
杲公本是我昔日熟知的舊友,珪公也早有聽聞其聲名。在江西得以相聚,于是放寬了南行的行程。拋開舞文弄墨的舊習,追尋佛前香火的盟誓。期望二位在修行之道上,穩如長城般堅定。
杲、珪:指杲公、珪公,應為兩位僧人法號。
寛:同“寬”,放寬、舒緩。
文字習:指文人舞文弄墨、拘泥于辭章的習氣。
香火盟:佛教中以香火為證的盟誓,此處指共同修行的誓約。
隱若一長城:比喻穩固堅定,如長城般不可動搖。
此詩或為詩人與杲、珪二公于江西相聚時所作。二人早有交往,此次重逢令詩人暫緩南行,有感于彼此對修行的追求,故贈詩以表期許。
全詩圍繞與杲、珪二公交往展開,從舊識到相聚,再到共誓修行,最后以“長城”喻其道心,主旨清晰,表達了對友人堅守修行的鼓勵與贊賞,語言平實而情感真摯。
筵開西署綺窗寒,何限梅花水部看。絳雪不妨銷夜燭,青絲猶自簇春盤。憶從北闕千官會,馭得東皇萬國歡。誰道紫宸車馬隔,由來江左舊長安。
春望亦堪憐,平蕪遠接天。不禁雙燕子,飛出落花前。春雨過前溪,垂楊樹樹低。綠窗人不語,惟有曉鶯啼。
御幄千旗擁,屯營萬綺環。祥煙隨鳳蹕,瑞日映龍顏。金鼓轅門樂,衣冠彩仗班。嵩呼來父老,聲動五云間。肸肸神皋迥,鑾輿曉駐時。天連雙鳳闕,地近九龍池。日月開黃道,云霞翊畫旂。澤隨陽德布,春滿萬年枝。
萍浮蓬轉菊江邊,兒女無知尚少年。地遠曾勞書再寄,天清已見月三圓。苦無蒲鴿能消暑,非憶莼鱸也吐涎。斗米千錢柴四百,故鄉回首益茫然。
蝴蝶三生迷夢魂,故隨蝴蝶覓春痕。隔花消息恐非真。水面荷花疑是雨,樓頭人意懶如云。無聊無賴又黃昏。
遠水遙天起斷鴻,秋光冷淡客情濃。一川疏雨平沙牧,半樹斜陽隔塢舂。落葉輕于流俗態,寒花羞作少年容。憑高不礙乾坤眼,興入晴嵐第幾重。
玉筍初辭鹓鷺群,一麾來此振馀芬。三槐事業他年看,五褲歌謠隨處聞。方丈可量閒日月,泰階還赴舊風云。年年東注松江綠,渾欲朝來壽使君。
窗下尋書細,門前駐馬輕。相看無一語,說夢悟三生。薄酒吹還醒,殘燈暗復明。同心相會處,久與白鷗盟。
冷芳尋取攜吟箋。寒煙深鎖春消息。數點綻冰花。啁啾翠羽嘩。水天云斷處。情繞孤山路。仿佛到江鄉。驚回清夢香。
嬌紅淡粉逞春姿,好手移來一兩枝。見說此花三十種,只消莫畫醉西施。
日出復日入,寢飯但默默。堪哀籠中鳥,欲去飛不得。
醉耳笙歌不厭頻,紅鐙輝映百花茵。龍涎香合鴛鴦夢,云母屏開錦繡春。未識郎情多警怯,應憐妾意慣嬌嗔。雞聲似妒甘同夢,斜月疏星己向晨。
銅梁山麓澗之湄,山色蒼茫云意奇。荷發雙池香在葉,桐高百尺老無枝。未成避世謀中隱,正坐封侯悵數奇。寄語九峰山下士,汲泉應及在山時。
黃簾綠夢秋無數,蕭蕭趁涼飛渡。破月三更,頹墳七尺,添得沉魂低語。星星黍黍,又青碎游燐,欲行還住。照影寒光,土花濕染夜來露。前身是蘭是杜。便靈根腐盡,重托微羽。草際招尋,墻陰祝咒,至竟漂流何處?當年繡戶,問紈扇新裁,素風知否?且去呼燈,客窗常念汝。
終日一杯終日醉,看潮初上看潮回。自疑前世陶貞白,乘興閑游鄮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