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老去有余業(yè),讀書空作勞。
時聞夜蟲響,每伴午雞號。
久靜能忘病,因行得出遨。
胡為良自苦,膏火自煎熬。
老去有余業(yè),讀書空作勞。
時聞夜蟲響,每伴午雞號。
久靜能忘病,因行得出遨。
胡為良自苦,膏火自煎熬。
年紀老邁仍有未竟的學業(yè),讀書卻只覺徒勞無功。時常聽見夜晚蟲兒的鳴響,常常伴著正午的雞啼。長久的寧靜能讓人忘記病痛,因外出走動得以遨游。為何要這樣自我苦熬,如同膏油被火煎熬一般。
余業(yè):未完成的學業(yè)或事務。
空作勞:徒勞,白費力氣。
號(háo):鳴叫,此處指雞啼。
遨(áo):遨游,游玩。
膏火:膏油與燈火,比喻自我消耗。
此詩或作于詩人晚年,彼時精力漸衰卻仍堅持讀書,但學業(yè)難成的挫敗感與身體的衰老相交織,加之日常靜居、出行的生活體驗,觸發(fā)了對‘讀書自苦’狀態(tài)的反思。
詩中通過晚年讀書的辛勞、靜居忘病的閑適、出行遨游的自在等生活片段,展現(xiàn)了內(nèi)心堅持與自我矛盾的復雜情感。語言質樸無華,情感真實動人,是對讀書與人生關系的樸素思考。
霧月撩人白,風燈惱客青。倦多資美睡,酒薄免遲醒。
館娃宮殿鎖煙霏,曲徑香消草露晞。疑是春魂猶未滅,寺門花落雉朝飛。
石板黃泥一道斜,初篁缺處有人家。筠籠小爇青松火,猶焙元朝進貢茶。
謝傅勛勞未可輕,從容談笑卻秦兵。君王何事生疑阻,慚愧桓伊為撫箏。
謝公墩上日閑行,四野霜天一倍明。亭館已空云物麗,寺門相近夕鐘清。寒山又傍斜陽路,江水終銷十月聲。載妓如花不同賞,風流應感古今情。
托契青蓮意便高,千秋分付此臺牢。先生醉拍藜床笑,笑殺楊朱靳一毛。
門側屢嘗過,十載始來還。數(shù)間紅瓦屋,蜷縮倚半山。舊樹和冬老,新鳥忽飛翻。枯果不相識,隨風落衣間。
起臨青鏡拂冠巾,又見江南一度春。老覺杖藜行處穩(wěn),病于方藥試來真。吟思好句翻疑夢,坐愛名山不近人。六十四年多少事,向來何敢道全身。
春深已喜冰霜盡,老大惟驚歲月徂。若待清明方縱目,人間風雨幾時無。
朝犯雷霆暮即行,灶間老婢莫猜驚。須知堂里饤頭肉,不似山中野菜羹。
舊栽梧竹映吾廬,一別于今十載馀。清夜幾番歸夢里,綠陰池館雨蕭疏。
馬上秋云擁節(jié)旄,霜花如雪點征袍。要留醒眼看天地,不向山中飲濁醪。定武蘭亭墮渺茫,愚儒猶護篋中藏。我來一笑無他語,獨立西風看雁行。
斜陽催出鳳皇城,津鼓聲沉夜櫓鳴。海口風來吹酒醒,漳濱葉落喚愁生。望深夕浦蒼煙暗,夢入秋閨素月傾。況是潘郎年紀到,二毛侵鬢不須驚。
誰復謂荼苦,但啜海之水。誰復惜沉舟,破碎江之沚。濤中蒲牢吼,難達魚龍志。縱有最高樓,亦不掩天視。狂云叩帝閽,王自有爪士。青煙散閶闔,無憂歌未已。昔有孫志剛,今有楊氏子。南北地雖殊,異鄉(xiāng)同赴死。誰復謂荼苦,榮暉盡彫瘁。誰復惜沉舟,中心忽如醉。
風塵春不讓,況復久游身。懶困花誰主,迷離草似人。勞心空就遠,周道每懷新。渺渺林煙際,所思欲具陳。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