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承之出守鄧州
蓬萊宮中老仙伯,一首詩堪萬人敵。
胡不佩劍趨明光,要試南陽二千石。
南陽異時名帝鄉,蘘山菊水秋風香。
民歌召杜向千載,至今遺俗皆農桑。
使君此去殊不惡,坐嘯風流有余樂。
堂前畫燭照紅粧,席上枯棋響飛雹。
行看璽書下赤墀,旌旗夾道生光輝。
應念斯文要羽翼,歸來九萬翔天池。
蓬萊宮中老仙伯,一首詩堪萬人敵。
胡不佩劍趨明光,要試南陽二千石。
南陽異時名帝鄉,蘘山菊水秋風香。
民歌召杜向千載,至今遺俗皆農桑。
使君此去殊不惡,坐嘯風流有余樂。
堂前畫燭照紅粧,席上枯棋響飛雹。
行看璽書下赤墀,旌旗夾道生光輝。
應念斯文要羽翼,歸來九萬翔天池。
蓬萊宮中的老仙伯,一首詩就足以抵擋萬人。為何不佩劍前往明光殿,卻要去南陽擔任太守之職。南陽從前是帝王之鄉,蘘山菊水在秋風中散發著香氣。百姓歌頌召信臣和杜詩已近千年,至今當地風俗仍是以農桑為主。您此次前往鄧州很不錯,閑坐吟嘯自有風流樂趣。堂前畫燭照著紅妝美人,席上棋子落盤如飛雹作響。不久就會看到詔書從宮廷下達,旌旗夾道增添光輝。希望您能念及文學需要扶持,歸來如大鵬展翅翱翔于天池。
蓬萊宮:唐代宮殿名,這里借指朝廷。老仙伯:對趙承之的尊稱。
萬人敵:形容詩才出眾,能抵萬人。
明光:漢代宮殿名,這里指朝廷。
南陽二千石:南陽太守。漢代太守俸祿為二千石。
帝鄉:南陽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鄉,所以稱帝鄉。
蘘山菊水:蘘山和菊水都在南陽。
召杜:指西漢召信臣和東漢杜詩,他們都曾擔任南陽太守,有惠政,百姓歌頌他們。
坐嘯:指太守閑坐吟嘯,有從容治理之意。
紅粧:指美女。
枯棋:指棋子。
璽書:皇帝的詔書。赤墀:皇宮中的臺階,因用丹漆涂飾,故稱赤墀。
斯文:指文學。
九萬:出自《莊子·逍遙游》“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比喻遠大的志向。天池:指大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是趙承之即將出任鄧州太守時,作者為其送行而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文人之間有相互贈詩表達情誼和期許的風氣。作者希望通過此詩表達對友人的祝福和鼓勵。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趙承之出任鄧州太守,贊美其才華,肯定其任職,表達祝福與期望。詩中融合了朝廷與地方、現實與想象,展現出豐富的內容。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送別詩的特點和情感表達。
多病全然懶,微涼尚未寒。偶然無一事,蛛網雨中看。詩老吾衰矣,秋風又颯然。黃花香五度,八十太公年。黃陳今不作,天地少詩人。不是詩人少,詩人未必真。詩與風騷迫,文兼史漢長。半山非不爾,僻學汴梁亡。五房十昆仲,獨許一身存。今日重陽日,登樓欲斷魂。
旨余游淦南,曾上升天臺。茲也誠玄冥,萬里悲風來。松柏槯路傍,玉梁安在哉。舉手招王喬,三洲限蓬萊。黃鶴舞高岑,清云曳徘徊。嘆息長久術,愴惻今人哀。
明妃遠嫁泣西風,玉箸雙垂出漢宮。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
蘭陵美酒日長攜,趙女秦箏玉柱低。為問游梁何所作,平臺左史醉如泥。
玉礫金沙一徑長,暑中無處可追涼。獨行行到荷池上,荷不生風水不香。
洪波搜石根,土盡石傾壓。虎豹攀猙獰,甕盎踏圓滑。云膩古洞寒,雪浸芳洲茁。不知灘渚寬,妄議波濤狹。尚注湘江三,猶吞云夢八。羈客纜舟暮,居人收市臘。不辭鄉國遙,直感年華匝。村雨眾雞鳴,汀煙一鴻發。
歸朝鳴馬貢飛黃,再撫羌夷出塞長。才到交河諸部識,重經瀚海舊營荒。客程春半時逢雨,虜地寒多夏亦霜。從此番酋俱款附,不須生致左賢王。
青綺門邊有穴居,窈無窗戶與階除。暫時收住為霖氣,不逐狂風謾卷舒。
鄭靜思,冰霜姿,松琴得趣知者稀。臺端道隱酷相愛,大書不一特畀之。懸崖之松怪若畫,風雷為長虬龍枝。盤錯屈鐵刷霄漢,回旋造化通天機。泠泠清響孰與調,幢幢翠葆相參差。有時山人坐其下,靜聽但覺宮商隨。夜半起看河漢落,虎豹俛首蛟鼉癡。黃鐘太音世何有,萬古惟許庖犧知。虞姚作五弦,南薰鼓雍熙。巍巍之德配天地,垂裳端拱成無為。伯牙是何人,尚俱不得鐘子期。乃知物理自有無言之至妙,追作矯飾真成非。鄭靜思,人汝奇。當今圣人是堯舜,臣下況復多皋夔。君臣相擇各有以,得趣政在弦聲遺。致身忠義苦未早,人不汝念君其思。古來賢達賤茍且,出處幸勿負此清明時。
九重春色醉仙桃,籠竹和煙滴露梢。無路從容陪笑語,天涯涕淚一身遙。不堪人事日蕭條。
氤氳飛渡,一物更無堪指路。但作空觀,黑洞茫茫足底寒。生涯草草,應向云邊塵外老。玉女明星,尚記當時長發青。
酷暑炎炎正不禁,一聲雷震釀輕陰。救回南畝十分旱,變作西郊三日霖。遍野桑疇青幄密,連天麥壟綠云深。王孫喜雨登樓宴,貰酒黃壚解帶金。生死輪回苦莫禁,不如學道惜分陰。船乘沒底聊相渡,云出無心強作霖。不死鄉中靈草異,長生劫外紫云深。茅山道士真堪笑,虛費工夫煉五金。
我懷本無惡,雖女遣余思。云何墜地刻,即我斷腸期。
簾幕楝花寒,啼鴂催春去。芳草天涯綠漸迷,煙樹無重數。老驥蝢長纓,猶憶云霄路。流水孤村獨掩門,白日東風暮。
得脫鯨鯢遂突圍,驅馳不解戰時衣。此身報國心常在,遠道投人事已非。一旅奮戈猶敵愾,二龍浮海竟何依。當時閫帥忠貞士,誓死同歸志不違。